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复习要点

作者:李景丽|  时间:2005/6/11 23:02:04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2069

  

  一、 熟练掌握常见的表现手法
  古人写的诗歌,一般很少把自己的意思平铺直叙地说出来,总是借助一定的表现手法,或委婉,或直露地表达出来。如李商隐的《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作者以柳自喻,借春柳之荣,写秋柳之衰,构成强烈的反差。叹己之少年得志,老来沉沦失意。诗的前两句写春风和煦,杨柳依依,好比舞女的碧袖飘摆拂动于华筵之前,又好比飘飘欲仙的仕女游春于乐游园。后两句写秋风飒飒,秋柳枯衰,夕阳黯淡,蝉儿哀鸣,好不凄厉,好不悲凉,尤其以“斜阳”、“蝉鸣”加以衬托,使秋柳之凄、之悲呼之欲出。仅此一诗,就运用了比喻、对比、映衬等修辞手法传情达意。修辞手法在诗词中的作用就窥见一斑了。同样,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描写、记叙、议论等一些表达方式也是必须清楚的。所以,要熟练掌握常见的表现手法,是阅读、鉴赏诗歌的第一步。
  二、准确理解全诗的基本意思
  诗因其自然特点的需要总是用精练、含蓄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信息。如何准确理解诗歌的意思呢?我认为虽无捷径可走,但只要仔细分析,还是有规可循的。纵观诗歌的特点,从内容上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 送别诗。送别诗是古诗词中一个大类。它一般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或者表达离愁别绪。在题目上经常有“赠、别、送”等字眼。
  2. 怀古诗。怀古诗的主题不外乎两类。一类是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来借古讽今;一类是通过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同时,委婉地对现实进行批评。
  3. 边塞诗。边塞诗大都是以描写战争为主题的,有的侧重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有的侧重反映征人厌倦战争,渴望安宁生活的思想感情。
  4. 托物言志诗。这一类诗歌是通过对独特事物的赞扬或议论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格或理想。
  5. 闺怨诗。这些诗大多与妇女有关。一种是妇女对在战争前线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一种是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忧愁、伤感。大体上诗歌分为这五大类,只要我们面对着诗歌细细咀嚼,在内容上还是可以对号入座的。
  三、正确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每首诗都是作者一定思想感情的反映,一切景语皆情语,杰出的诗更有不可言之意境及无法状之深情,景语情语相互渗融。因而,要把握一首诗的情感基调,就必须好好品味诗中的景语。以杜甫的《登高》为例: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一开篇写秋风紧吹,天空高旷,猿猴在林中长啸哀叫,沙鸥在白沙清渚的上空盘旋,展现出一幅秋天的动人画面,浓浓地泻染了凄凉惨淡的气氛,为全诗奠定了悲壮沉郁的基调。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难,个人的多病孤独与壮志难酬都外化在景语之中,景是情的载体,情是景的内质。在有限的景语中蕴含着无尽的情语。“落木”无边且萧萧而下,不尽“长江之水”滚滚滔滔,面对此情此景,作者的心情是何等沉痛啊!诗人的羁旅之愁与孤独忧思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排不尽也挥不尽。情与景之融相洽,诗意也更厚更沉了,作者的“艰难苦恨”已无遗了。经过我们的分析、品读,就会体悟杜诗中的景不仅仅是自然之景,而且融入了作者特定的深情。诗人心中的情只有借助外物,才抒发得含蓄有韵味。因此,鉴赏诗歌,评析诗歌,可特别注意诗中之景,这样才能正确地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