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意思的人》导写与作文升格示例
题目呈现
以“一个有意思的人”为题,写一篇作文。
写作导引
“意思”有两个义项:趣味;意味(耐人寻味)。这是一个写人的作文题,要求写一个有趣的人,或者一个有意味的人。当然,最厉害的写法是既能写出有趣还能写出意味。
同学们在写作此题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可能有:
1. 全篇抛弃或曲解“意思”二字。写了一篇不错的写人文章,但没有写出“有意思”这个特点。
2. 只见“趣”而无“味”。把“有意思”完全等同于“有趣、好玩”,文章写浅了,没有意味。
如何才能写出“有意思、有意味”呢?
1. 行文要有主题意识,主题要有点深度,要从“有趣”写到“有意义”。
如果文章只是停留在“好玩,有趣”的层面,没有深度,会流于表面。我们可以深入思考“有意思”的表达的几个层次:第一层是表层,就是好玩、有趣、幽默;第二层是有情趣、有特点;第三层是更深一层,就是所写的人对自己有影响。
对于此题,如果行文有层次感,能使读者在一笑之后有感受、有感悟,能品味出文字背后的“意义”,文章就会非常出彩。简而言之,在“有意思”的基礎上,表达的内容最好能“有意义”,展现出自己的思维深度。
2. 行文要有问题意识,紧扣“有意思”进行设计,巧妙回答题目中隐含的问题。
指令写作,必须要有问题意识和设计意识,就某种程度而言,指令写作的过程就是回应题目中问题的过程。“一个有意思的人”,这个人什么有意思(明确“有意思”的点),怎样有意思(文章重点刻画),为什么有意思(指向文章主题)。
3. 表达要有雕琢意识,描写力求精巧传神,抒情议论力争凝练深刻。
本次写作要紧扣“有意思”,精巧传神描写人物形象,精辟议论突出人物特点,写出自己的触动、思考。语言力求幽默风趣,在准确生动的基础上追求自己的语言风格。
病文展示
一个有意思的人
章心悦
最近有一句流行语:“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正值青春年华的我,身边确实有许多俊俏的朋友,但有意思的人却为数不多,而他,就是其中的一位。
我的语文老师虽然外表看起来平凡普通,但给人一种儒雅温和、文质彬彬的感觉。了解他之后会发现他是一位有意思的人。老师爱摆弄植物。摆弄的还不是常见的水仙、蝴蝶兰,而是菖蒲、紫薯藤一类平凡又不引人注目的植物。更有意思的是,他将这些用瓷器栽着的小生灵小盆小盆地带到学校,任它们爬满了自己半个书桌。老师这点有意思的爱好,令每次进入办公室送作业的我,都忍不住往他的桌面瞅上一眼。
惊蛰,阴雨连绵,我再次踏入了老师的办公室。菖蒲,绿油油的。这种乍看像密栽的蒜似的植物总是成功地吸引到我。正要出去时,角落里一盆我此前从未留意到的植物引起了我的注意。那是用一个玻璃器皿装着的一块土,上边绿绿的、密密的生物居然是苔藓!
我十分纳闷,苔藓是不易养活的,它不仅需要潮湿的环境,还需要十分清新的空气,老师将这么一盆不易养活又平凡、渺小的植物放置于此处,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呢?
突然,苔藓上一点点小小的白点吸引了我——苔花!苔藓的花,比米粒还小,在绿油油的一片苔藓上,散成了满天星,点缀了单调的绿色,给苔藓添上了一股灵气。
我惊讶极了!“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低矮、渺小、平凡、不引人注目,苔藓却不放弃希望,努力从自己并不发达的根系中汲取养分,拼搏奋斗,自强不息!世上,没有为它喝彩的掌声,也没有鼓励它的话语,甚至都很少有人注意到這些平日里脚底下的小小生命。可苔花却有自己的坚定信念:既然我与牡丹共处一个世界,拥有同样广阔的天地,那么,我也能和牡丹一样绽放美丽的花朵,我也拥有美丽、灿烂的权力!
从小小的苔花上,我看到了自强不息,懂得了学会赞美。或许,我们平日总能从某些人、某些事上得到启发,但能学会从这些渺小事物上感悟生命真谛的人着实不多,或许,在老师心中,这盆苔藓确实不是简单的盆栽、平凡的植物,而是陶冶老师心灵之物,教给他从不引人注目的事物中汲取优点之物。原来,老师儒雅的外表下,是一颗善于发现的心,心里装着一个有意思的灵魂!
牛毛细雨中,放学路上,脚下一滑,软软的,湿湿的。低头一看,是一小丛苔藓,在雨中盛开着白色的小花儿。那个有意思的人的身影又浮现在我的脑海。
作者反思
这篇文章从“有意味”“耐人寻味”的角度写出了人物的“有意思”,但详略安排并不得当,文章更应突出人,而非植物,植物在此只是人物性格特征的铺垫与映衬。另外,文章犯了科学性错误,苔花实指似花的苔藓叶子,色翠,并非白。
老师评语
文章开篇就点明了文章意脉“有趣的灵魂”,可见作者对“有意思”的理解是比较深刻的,作者想写一个有情趣、有特点的人,还想写出所写之人对自己有影响、有触动。但在行文过程中,作者把写作重点放在了描写苔藓上,而对文章原本的写作对象着墨不多,这样的偏离使得人物形象不够饱满,文章体式不够鲜明。另外,关于苔藓开花的描写的确是错误的,因为苔藓是不开花的,诗句中的“苔花”可能是似花朵形状的生殖托。
修改建议
阅读与写作是一种文体思维,所以在进行修改时,首先要明确这是一篇要求写人的文章,要依照文体来写作,写出写人文章鲜明的文体特征。具体修改方法:
1. 适当剪裁,详略得当。适当删减描写苔藓的部分,尤其是和表现人物特点关联不大的句子,留下空间去表现人物。
2. 事件写人,突出特点。可以通过两三件小事来写人,在写事件的过程中描摹人物的外貌、言行等,多个角度来展示人物形象,突出人物“有趣的灵魂”。
升格文展示
一个有意思的人
章心悦
最近有一句流行语:“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正值青春年华的我,身边确实有许多俊俏的朋友,但有意思、耐人寻味的人却为数不多,而他,便是这少数人中最有意思、最值得“品”的一人。
我的语文老师,儒雅温和,文质彬彬,与他攀谈,你的语调也会在不经意间慢下来。老师爱摆弄植物,有意思的是,他并不只是摆弄常见的水仙、蝴蝶兰,而是菖蒲、紫薯藤一类平凡、不引人注目的植物。更有意思的是,不同于别人只在案头摆上一两盆色泽艳丽的小花小草,老师任由这些用瓷器栽着的朴素的小生灵爬满了他的半个书桌。那片生机盎然的景象,让每次进入办公室的我,都忍不住往他的桌面瞅上一眼。
惊蛰,阴雨连绵,我再次踏入老师的办公室,放下作业转身之际,角落里一盆我以前从未留意过的植物引起了我的注意。那是一块用玻璃器皿装着的湿土,土上覆盖着一张苍翠欲滴的毛毯——苔藓。
我十分纳闷,老师为什么偏偏挑极不易养活的苔藓来种呢?它需要潮湿的环境和十分清新的空气,更何况如此渺小平凡的植物,不美观且极易被忽视,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呢?
我想起了与老师的第一次遇见。
我坐在座位上与刚认识的新同桌聊天,一位中等身材的中年男老师不紧不慢地走了进来。他身穿藏青色中式衬衫,手里拿着语文书,散发出从容又稳重的气息。全班安静下来,老師开口说话,也是极为温和又风趣的。半节课后,同学们就被他身上所散发的语文魅力征服了。
我想起了第一次堂上作文。
修改好的作文纸发下来了,上边批有一行红字:打成电子版发到我的邮箱里。第二天,我与另几位同学的作文便出现在老师的个人公众号里。
一位衣着朴素的老师,一种思维引导式的教学风格,教学地点从教室内到教室外,从千年商都到千年古城,四十多个人的思维不停地碰撞,构成了我们这一年半的语文课;一位辛勤教学的老师,100多篇公众号推文,内容涵盖了全班同学“食”“行”和即将进行的“住”三大主题的优秀文章。
一切都在默默之中——老师的辛勤工作,我们的奋发努力,在回忆中朴素自然。一切又是拼搏向上的——老师的成就,我们的成长,在回忆里透着自强不息的气息。而这恰恰是苔藓的精神——外表朴素,默默生长,努力向上!好一首耐人寻味的生命交响曲!
我走上前去,俯下身,细细地看这小却又充满生命活力的苔藓,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起来。苔藓上沾有几滴水珠,在叶片间滚动着,看来老师刚给它们喷了水。苔藓叶子如花朵般绽放,簇成一片,争着从缝隙中探出头来,颇有些“互相轩邈”的韵味。绽开的苔藓颜色从下至上由深及浅,顶端的叶片竖直,色嫩绿,偏白,或许这就是袁枚诗中描绘的那如米小、如米白的苔花吧。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看到这儿,想到这儿,我似乎明白了老师的用意。一盆苔藓,在老师心中并不是一盆朴素的盆栽,而是陶冶老师心灵之物。苔藓小,平凡,却力争上游,代表了一种力求上进的精神,一种从不引人注目的事物中汲取其优点的能力。原来,老师儒雅的外表下,是一颗善于发现的心,心里装着一个有意思的灵魂!
牛毛细雨中,放学路上,脚下一滑,软软的,湿湿的。低头一看,是一小丛苔藓。它们在雨中抬起自己小小的脑袋,颇有些傲视群雄的姿态。
脑海中又浮现出那位有意思的人来。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