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教学简析
《将进酒》教学简析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劝酒中读出对友人的惜别和勉励之情;“劝君一杯君莫辞,劝君两杯君莫疑。劝君三杯君始知,面上今日老昨日,心中醉时胜醒时,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兔相趋走,身后金星挂北斗,不如生前一杯酒。”白居易杯杯劝酒,劝世人,也劝自己,缓缓道出对岁月易逝、年华老去的感慨。李白是古代诗人中性格最多样化的一位,尤其是酒后的李白内心更显得丰富。那么在《将进酒》中,抒发的什么情感,能读到一个什么样的李白,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
纵观中国文学史,诗和酒像是有着一种天生的缘分,与诗人忧乐相伴,把高雅和着精华融化成了琼浆,凝练成了真情,绘制成一副绚烂的文明景观。酒醉诗情,诗美酒醉,我们的胡艳老师在《将进酒》这篇教学设计中,将李白的醉酒豪放与诗情完美的融合,将志士的无奈、乐观、狂放不羁、傲岸不屈、壮志难酬一一呈现。
《将进酒》原本是汉乐府旧题,李白将悲喜并存的情感重新融入其中,《将进酒》,杯莫停!李白气贯山河劝酒自我和世人:不得意时,他有达观。“无用”中,他有自负傲岸。李白不过是一个普通人,悲喜愤惑也全部聚集于一身,但他又不是一个普通人,用豪情狂放将诸多情感贯通,在或坎坷或平坦路途中,去寻找乐趣,创造乐趣。
《将进酒》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教材第三单元的赏析示例,学生对李白及其诗歌已是十分熟悉,因此不需要过多地进行知人论世的介绍。对诗歌复杂情感把握是教学重难点,以李白诗歌风格“豪放”为中心来揣摩情感。另外,本单元的主题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诵读,从而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黄河如丝天上来,洪波东流射大海。”“黄河西来绝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但又有“不复回”之叹。以黄河起兴感叹时光易逝。以水来比喻时间的流逝。“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诗人在24岁上“辞亲去国,仗剑远游”,是“以当世之务自负”的,欲以布衣取卿相之位。如今,25年过去了,他已满头白发,功业上却毫无成就。回首往事,难免有人生短促之叹,也表达了怀才不遇的苦闷。
诗酒结缘,风景一路繁华。对文人来说,酒是灵感的催化剂,也是情感的宣泄和精神的寄托。高兴时,喝酒,豪饮助兴;郁闷时,喝酒,醉解千愁。离别时,喝酒“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给你留点念想;相逢时,喝酒“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为你接风洗尘。而且,诗酒中自有文人的心癖性情:“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足矣”,这是嵇康的简单与诗意;“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是李白的豪迈与洒脱;“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是杨慎的沉思与淡然。
诗仙、酒仙,天上谪仙;豪放、不羁,人间狂客。复旦陈果说:换一种看法,即换一种活法。老师说:换一种活法,则别有洞天。李白,为我们诠释了面对人生失意的另外一种豪情。希望大家也能积极乐观、昂扬自信地面对自己人生当中的所有种种。感恩相遇,致敬李白。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