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教学微课
《行路难》教学微课
在大唐盛世,有一位诗人他豪情满怀,诗酒仗剑走江湖。他才华横溢,满怀经世治国之志,夙有“济苍生”、“安社稷”的远大抱负。在道士吴筠的推荐下,在人生迈入第四十一个春秋之际,他由布衣登上了卿相的殿堂,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满以为实现理想、施展才华的时候到了。
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被世人称作“诗仙”,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行路难》是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首乐府诗。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发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
学习本诗要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把握作者难中求进跌宕起伏的情感,引导学生领悟并践行诗人且难且行的昂扬乐观情怀。
教学这首诗,我把教学目标设定为:通过诵读、赏读、积累、背诵四个环节的教学,让学生理解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变化,学会赏析诗歌的语言。
导入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这对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帮助很大,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诵读是学习古诗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学习方法。首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走进文本。赏读环节,我设计了一个主问题,通过赏读诗中的字词和句子,体会文章中作者的感情变化。如:朋友为李白践行的酒宴是否丰盛,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面对酒宴,李白有何举动,从中看出李白的心情如何?要求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赏析。赏析之后,再让学生带着同样的心情来读诗句。逐步引导学生掌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脉络,苦闷--彷徨---希望----自信,并指导学生写出赏析的结果,然后再让学生带着感情诵读全诗,直至背会为止
到挫折时所创作的,这首诗让我们的国民诗人李白的形象再一次在诗歌长廊里丰富立体起来。真实又任性的他,积极又俊逸的他,是华夏文化大赏里的千面郎君。他以这首诗为载体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但更传达出他对人生前途充满乐观的豪迈之情。
面对困难,有人心生胆怯,望而止步;有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显然李白是后者,他身上的闪耀着的不只是盛唐气象,更是诗人风骨。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汲取天才的写作的养料,更传承他积极的态度,乐观向上的品格。
在教学环节上,首先是品味诗句,找出体现诗人处境和心境之艰难的语句,从而把握作者难中求进,跌宕起伏的情感。其次是通过绘制写作特色思维导图和诗人心路历程图,体会李白浪漫飘逸的诗风。最后重点分析用典句和主旨句,感受诗人自信倔强的傲骨,深入体味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