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怡情,激趣——有感于语文作业布置的“创新性”和“灵活性”
现代教育使我们日益明晰一个事实:我们学生的思维不仅仅是一单纯的容器,更是一枚等待被点燃的火种。这火种一经点燃,其产生的热力和张力都将是无可抵阻的。体现在我们的语文作业布置上也是如此。
走上讲台一年来,对这一点感触颇深:语文作业的布置要力求创新性和趣味性并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等到学生对教师布置的作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觉地把完成语文作业当作一项乐趣,并积极地在创造性活动中追求更大的愉悦时,可以说该教师的语文教学已取得了不小的成功。
如何在现实的教学中设计出既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又颇具趣味性的语文作业类型呢?首先,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清楚:布置语文作业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布置作业必须鼓励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培养学生多动脑、勤于思考的习惯。而所谓的语文作业中的趣味性,指的是该类型作业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从而自觉提高语文作业完成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和爱好,最终使学生形成在快乐中做,在做中乐学的良性循环。
综上各点,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实际能力对要做的练习进行有目的地筛选,同时,教师也应设计一些适合学生完成的高质量的作业,让学生通过作业练习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设计作业题还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近年来试题多样化的实际;对作业题要敢于突破,让学生的多种感官都有效参与活动,听、说、读、写、作、思互相配合、相互协作,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做作业的乐趣,也可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尤其是在突破传统题型方面,作为新教师,更要敢于尝试。这也是现在的学生对语文、语文作业的心声。在学生的随笔或周记中,发现有不少学生对语文作业的形式表示出了大体一致的看法——呆板。的确,就我个人而言,我布置的语文作业(包括课外作业、家庭作业),不外乎完成《语文作业本》、《词语手册》、课文重点字词熟记,课文重点段落背诵,偶尔找点《同步》中的内容……不得不承认,这几种语文作业的样式远远背离了语文学科的多重性和丰富性。长此以往,不但会使学生对语文学科养成一种程式化对待模式,而且必将消磨学生对该门学科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总体的语文水平于不止不觉中不断下降。
不能眼睁睁地让恶性循环在我的孜孜以求的学生中形成。于是,在注重课堂教学的同时,我开始注重语文作业的设计:如一个单元教好了,为了巩固重点字词及其含义,就让学生就规定的十来个词语串话,字数越少越好,用语力求简明、准确。学生们完成得不亦乐乎,虽然这同样要学生课后先花不少的时间去记忆词义及正确用法,但想到用尽量少的字数正确串话更能显示一个人的语文水平时,他们的时间花得无怨无悔。有些课文的预习,也可以有多种形式。像一些情节性较强的课文《皇帝的新装》、《中国古代寓言三则》、《狐狸和葡萄》等,可让学生们从表演的角度预习,自动组合,分配角色,争取“公演”。在课堂上,经过学生们的自导自演,原文已被解剖地淋漓尽致,有时候,教师如在循规蹈矩地一一分析,真有多此一举的感觉。当然,如能在一些学生较有争议的地方作一下点拨,那也是极有必要的。
星期天,给学生推荐几本好书,布置一些阅读作业,趁听说训练课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联系生活谈体会、谈见解。许多时候,学生们独到的见解、犀利的词锋、精辟的阐述都不由你不对他们刮目相看。
那一次上字词句系列训练——复习汉语拼音,因为内里有饶口令训练,就让学生在前一天个人收集一则绕口令并饶熟,第二天上课,到这部分内容时,学生们发言踊跃,表演也相当积极,很好地完成了复习汉语拼音的任务,并使学生于身体力行中认识到了学好普通话的重要性。
又记起上那篇情节性、舞台性都很强的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的那堂课,由于学生们连课间休息时也不忘“彩排”,在课堂上那自然是“皇帝”是“皇帝”,“大臣”是“大臣”,“骗子”是“骗子”了……
各类突破常规性思维的作业类型,都很明显地着力于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起灵逸的思维之光,引触巨大的乐趣。相信只要我们的教师多花点时间和心力,我们的语文作业就可以布置得如此美妙多姿,让学生欲拒还迎,欲罢而不能。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