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最新名校联考作文汇编

作者:不详  时间:2024/1/30 17:39:15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42

  写作主题:
  01快递“小包裹”,经济“大棋盘”   02刚柔相济,处世之道
  03花看半开,酒饮微醉              04拒绝网暴,理性发声
  作文汇编:
  01快递“小包裹”,经济“大棋盘”
  【2024届湖北十一州市元月大联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0月23日上午7时39分,国家邮政局快递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测数据显示,今年我国第1000亿件快件产生,比2022年达到千亿件提前了39天。快递业的强大韧性与活力,彰显了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的发展态势。快递“小包裹”,映照经济“大棋盘”。从行业发展看,“小包裹”依旧有好前景。随着经济活力的不断释放,消费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快递业务量的空间也会不断优化。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向好带动快递提速。从经济运行看,“小包裹”在推动大发展。以快递业发展为牵引,推动快递行业与相关产业紧密融合,发挥促进消费、服务生产、畅通循环的作用,就能让发展的“引擎”更有力。
  类似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第一段的关键句是:快递“小包裹”,映照经济“大棋盘”。这句话表明“小”可以体现、彰显“大”。第二段中进一步揭示了“小”和“大”的思辨关系。由“小包裹发挥促进消费、服务生产、畅通循环的作用,推动经济大发展”可见,“小包裹”能促进、推动“经济大发展”。由“经济向好带动着快递提速,促进快递行业发展”可见,“经济的大发展”反过来也带动“小包裹”提速,即“大”对“小”的引领、提质作用。
  “类似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提示考生,可联系个人体验、社会生活,处理好“小与大”的思辨关系,比如,将“小个体”融入“大集体”,将“小梦想”融入“大梦想”,将“小奋斗”融入“大发展”,将“小事业”结合“大事业”,让“小产能”汇聚“大产能”,让“小切口”推动“大变局”,让“小杠杆”撬动“大体量”,让“小物件”折射“大变迁”,让“小我”成就“大我”,等等。
  写作时,应围绕“小”与“大”的辩证关系立意,可侧重一方,即符合题意。但仅谈“小”或“大”,割裂两者联系,不涉及辩证关系,则视为偏离题意。
  【考场佳作】
  长积人间“小包裹”,擘画人生“大棋盘”
  星霜荏苒,居诸不息。已达千亿的“小包裹”映照起社会经济的“大棋盘”。为国自豪的同时,观乎“小包裹”之于国家发展,我们是否有所共鸣?于是醍醐灌顶,心有感慨:长积人间“小包裹”,擘画人生“大棋盘”。
  于社会,“小包裹”是快递业的活力解放,是经济运转的不息动力,是恢复向好发展态势的引领。于个人亦然,是无数“小包裹”砌起棋盘,推动人生的一次次落子;亦是点滴“小包裹”的积累,燃起向前的缕缕烟迹,层叠起列车的煤堆。
  稻光逐菽,含章未曜。“小包裹”积累起个人的素质与能力。
  从历史的长河翩跹而来:我看见贾岛字斟句酌的推敲,看见宋濂负箧曳屣的跋涉,亦看见祖逖闻鸡起舞的每个晨昏,羲之笔墨横斜的一笔一画。他们在每一个日夜,无尽地积累着人生的“小包裹”,或是技艺或是知识。由此可见,正是无数次磨练与积累,才有了宣纸上的笔走龙蛇,击水中流的壮气豪肠。我们于“小包裹”的积累中汲取力量,终究化为前行的燃料。这力量不只物质,更多的是精神,正如每一粒熬过冬天的种子积蓄起发芽的力量,我们目睹着小包裹日积月累砌起“精神的三间小屋”,休憩心灵,涵养品性。
  身如芥子,心藏须弥。“小包裹”之小需起于心向须弥的宏愿之大,其背后亦是尝尽酸涩的决心与毅力。
  尼采曾言:“想要孕育跳舞的星星,必先守住内心的混沌。”诚然,若无向上向善的满腔热忱,没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决心毅力,怎能望见包裹触日的壮景?莫看其收获之丰、得志之意,且观其耕耘之苦、等待之乏,“小包裹”的积累并非时间的单调堆叠,想要构筑自己的“人生之棋”,坚持自然不可或缺。君可闻董丽娜、江梦南……无数高处的身影呼告着“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坚持之义;君可见“时代楷模”万步炎率团队攻关克难背后的艰辛岁月。身如芥子的我们,想要迈向须弥岂能逞口舌之快?
  经济蝶变、科技日新月异的现代,我们见了太多“万丈高楼平地起”,目睹了太多触目而叹的大数字,请别忘记:这些比比皆是的壮举背后,仍是日夜不断的小包裹的积累,我们早已习惯于称颂眼前的奇崛,却忘了如何出发!不妨就此积累人间“小包裹”,擘画人生“大棋盘”,不再只是称道他人的丰功伟绩,你我何尝不可?
  感毕回首,你我仍在路上,见证了“小包裹”支撑起经济新态势、自豪之余,愿你我犹能看见自己脚边积贮的“小包裹”,亦在砌筑着我们的未来。
  【精选素材】
  乒乓外交,小球推动大球
  山东曹县,以汉服推动产业链
  淄博烧烤,以烟火气打造文旅大IP
  村超,小赛事促进乡村振兴大战略
  02刚柔相济,处世之道
  (2024年郑州一月质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老聃的老师常枞病重,老聃前去看望,请求留下教诲。常枞张开嘴问道:“我的舌头还在吗?”老聃说:“当然还在。”常枞又问:“我的牙齿还在吗?”老聃说“早就没有了。”常枞又问:“你知道原因是什么吗?”老聃回答:“舌头存在,因为它是柔软的。牙齿不存在,因为它是刚硬的。”常枞说:“是这样的。世上之理已尽在其中了,我还有什么可以再教导你的呢?”
  以上材料谈到了“刚与柔”的话题,对于这一话题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立意:刚柔相济才是处世之道。
  【考场佳作】
  柔和处世可长久 刚柔并济方致远
  老聃说:“舌头存在,因为它是柔软的。”荀子亦言:“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常存于自然界之中,生生不息。肩负时代重任的青年们,也应像舌、像蚓一般,以非攻、柔和的方式,面对时代的挑战。
  以柔处世,方如高山流水,长流不绝。自然界中能在残酷的演化中胜出的,往往并不是具备利爪尖牙,虎背熊腰,而是像“水”一般,“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企鹅能够繁衍于宇宙的尽头——南极,靠的是柔软的脂肪;运动员惊人的爆发力,得益于柔软的肌肉。在国际交往之中,我国以普惠天下的胸怀,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世界人民一道书写我们既宏伟又朴素的目标,一同刻画人类未来生活的美好蓝图,也必将久久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以刚相争,犹如零和博弈,转瞬即逝。 当今世界,各国人民友好往来,共同描绘大美地球。而个别国家打着民主的幌子,干涉他国内政,挑起地方争端,造成尸横遍野,无数人民流离失所。可他们得到了什么?无非是世界人民的抵制和遗臭万年的骂名。揆诸历史,如若张飞能够以和为贵,善待下属,又怎会落得身死人手的下场?正如《过秦论》所言:“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第三世可持万世而为君。”可无奈,后人常哀之,却并不鉴之。
以柔爱人,以刚御敌,刚柔并济,则立于世,行至远。
过柔易靡,过刚易折,一味的柔和,无法感化罪大恶极之人;一味的刚硬,亦无法得民心得天下。太宗纵囚,是以先前的惩罚为基础,而非一味的放纵;我国亦承诺永远不保证以放弃武力方式收复台湾。日常的生活,也是如此。一再的优待,往往造就的是恃宠而骄;一再的压制,收获的也只能是不敢言而敢怒。人人平等,我们既不需要妄自菲薄,去讨好,去低就,也不能自视甚高,去诋毁,去伤害,刚以立世,柔以致远,才是正途。 
泱泱华夏,五千年的智慧积淀在你我的心中,过去的岁月,就如“雄关漫漫真如铁”,如今的征途,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让我们,以和衷共济的理念、刚柔并用的方式,铸就人生的“长风破浪”、祖国的“浩气展虹霓”!(856字)
  以刚柔并济 行生命之途
  牙齿脱落,只因它刚硬不弯;舌头犹在,只因他柔软温和。人如此,事亦如此。刚直固好, 过刚易折;圆滑虽鄙, 有度亦好。在刚与柔的世界里,我们应把握好分寸,做到刚柔并济。
  一曰:刚毅前行,而非谗媚趋炎附势。
  屈平正道直行,厌恶小人,发出“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的壮言;王安石愤恨“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立下“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的誓言;文天祥无视高官厚禄,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的心志。《礼记》有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身为华夏儿女 ,我们身体里流的是炎黄子孙的血,竹立千仞的气节早已刻进骨髓,面对“顺台阶而上”的邀请,我们只需携上最孤高的梦,带着浑身伤口,孤身走暗巷。
  二曰:圆柔处世,而非撞个头破血流。
  木秀于林,而风必摧之,我们应当刚毅,但刚毅并非执拗,切记:过犹不及。芦苇随风摇曳,梧桐笔直如杆,台风吹过,芦苇俯首躬身,风过后,挺直腰板又笑对春天;反观梧桐,有的连根拔起,有的拦腰折断。其实在许多方面,换个方式解决问题,能避免不少矛盾。公共区域过小,两家争执不休,始终得不到解决,而各让三尺,便化解了这场邻里危机;老人三番刁难,而张良始终以礼相待,最终学到了真本事。当进,不可破局时,何不退一步,去享受海阔天空呢?
  三曰:刚柔并济,把握分寸进退有度。
  “风大时,要表现逆的风骨;风小时,要表现顺的悠然”,诚如斯言,蔺相如面对廉颇“宣恶言”,不计较廉颇的无礼,不以刚猛待之,而是“引车避匿”,因为他们为的是同一目标,但在送璧入秦时,却敢放言:“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因为他们是敌人。勾践也是如此,饱经凌辱,“服犊鼻,着樵头”,却始终一言不发,问疾尝粪,执礼极恭,而待时机成熟,便发兵报仇,“三千越甲可吞吴”。其实,刚与柔,顺与逆,并非对立,我们应把握好时机与分寸,做到进退度。
  刚柔本矛盾,但可以相互成就,它们之间的辩证统一,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不少难题。刚毅而不偏执,圆柔而不圆滑,我们要学会刚柔并济,做到张弛有度,从而大步行于人生之途,遇正赤如丹,见明烛天南!(889字)
  03花看半开,酒饮微醉
  【2024届高三炎德·英才大联考四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花好月圆”意即鲜花盛开、月儿正圆,人们常以此寓意完美、圆满,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曾国藩却认为“花未全开月未圆”才是最好的、最完美的状态。《莱根谭》中也说:“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佳趣。”
  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则思辨性的作文题。
  材料指出“花好月圆”这个成语的含义,花好月圆这个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完美的内蕴。花开时最美丽最鲜活,月圆时最饱满最明亮,这自然是最完美的。人们青睐“花好月圆”的完美,体现了渴望尽善尽美的天性以及人们对美好结局的渴望。花好月圆的完美象征着时时顺心,事事如意,人生圆满,了无遗憾的理想状态。
  但是曾国藩提出不同的观点,“花未全开月未圆”,才是最好的、最完美的状态。这是对“完美”的定义具有不同的解释。原因何在?第一,“花好月圆”的下一步就是花谢月亏,这美好中藏着一种物极必反的趋势。而“花未全开月未圆”更充满期待,因为未来始终处在上升的阶段,走向是最美好的。第二,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不完美的,人生本来也很难圆满,既然完美本不可得,又何必执着?第三,“花好月圆”的画面是单一的,“花未全开月未圆”才有更丰富的可能性,人生不应该活得像大团圆的剧本。
  曾国藩提倡“花未全开月未圆”,也是在提醒我们,凡事追求完美,甚至强求完美,容易走火入魔,陷入偏执。
  品味“花未全开月未圆”让人学会享受生活,感受当下,珍惜路上的风景,而不是执着于目的地。
  但分析的时候也要注意,“花未全开月未圆”,不是自甘堕落的躺平认命,也不是随遇而安,而是努力奋斗后的不强求。本题实质是探讨缺陷、遗憾与完美、圆满的关系。
  作文材料的主要内容:“花好月圆”(完美、圆满、时时顺心、事事如意、尽善尽美、十全十美)是人生追求的目标,而曾国藩认为“花未全开月未圆”(缺陷、遗憾)才是最好的、最完美的状态,《莱根谭》也认为,“花看半开,酒饮微醉”大有佳趣。
  可以从审美、为人、做事、观世、对待名利贪欲等不同层面来写。
  典型立意:
  完美只是追求,人生难免遗憾;不完美是人生常态;  不自满,才能趋向完满;
  因为有缺陷,才努力求完美;懂得知足,节制欲望;  盈满则亏,常怀戒惕之心
  满分作文:
  弦月缺缺亦好景,人间何事定图圆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如此好景想必是所有人心中向往;殊不知缺月钩沉,花朵含苞,此中亦大有佳趣。想来人亦如此,但如今世事扰扰,人人追寻,谁能不被“完美人生”的光环迷了眼?跳出思维桎梏,私以为,略有缺憾的生命状态亦有其真意。
  为何?略带缺憾的“不完美”,恰好能激励人们向更好更高处攀登。摩尔爵士设想中事事完备的乌托邦仅会令人生厌,而满是缺憾的现实却激励着一代代人去修补完善:埋首科研、创造新事物者,凝神节案;描绘理想新蓝图者,振臂高呼;建立新世界者......倘若这些人都满于现状,我们如今不过都还是苏格拉底所说的围火而坐之洞穴囚徒。古语云:“止于至善”。正是自身与世界中的一个个小缺憾,方能使人类趋向于波伏娃笔下的“实现自我超越”,给人以踮起脚尖触碰更美好未来的动力,使人向好。
  如何领会“不完美”之佳趣?怪哉,人们能欣赏缺月,把酒残花,对自己的小小瑕疵却往往如临大敌!试看,古文人“一畦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的雅居似乎颇有些清苦,而独酌的诗仙尚能与月影相伴“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正因他们满足于此,于不完美的现实中起舞作乐,方能处于缺憾中仍不改其乐。由此观之,我们亦需与自身和解,不病态地追求一轮无缺满月、一块无瑕美玉;惟有接纳了自己的小小缺憾不顺,方能以平静之心欣赏胸中半轮缺月。
  须知,接纳不完美不等同于当下流行的“开摆”,和解于自己的缺憾,并不代表要将自我放逐到无穷远处;我们不在前路的荆棘丛里挣扎得遍体鳞伤,亦不在沉沦的泥沼中越陷越深;我们拥抱不完美的现实,也力图实现自我超越。
  酒饮微醺,花开半满小小缺憾,亦藏真意;我们敬佩“海到尽头天作崖,山高绝顶我为峰”的完美胜利,也满足于一步一脚印的坚定前行;月缺月固(圆)都为好景,花开花落何必挂心。接纳自身的缺憾,我们方能免入情绪内耗的泥潭;而看到周围的缺憾,更能激励我们投身家国、奉献生命,如炼石补天的女娲般在青春中实现攀登与超越。因此啊,自怨自艾地哀叹自己的缺憾的人们,针砭时弊地哀叹着时运不济的人们,都来握住我们的手吧:花有残瓣,月亦有缺,但凭着我们的和解、攀登与超越,我们终将从身体里升起一轮圆月。
  在风靡全球的绘本《失落的一角》中,失去了一角的圆悠游自在地与蝴蝶聊天、或嗅闻花香,我们亦当如此:看过月圆月缺,欣赏花开花落,拥抱小小缺憾,仍然坚定前行。
 花看半开,佳趣常在
  《菜根谭》中有言:“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佳趣。”所言甚是。最美的人生,莫过于一面向前走,一面欣赏半开之花与未圆之月,这是生活雅趣,也是人生智慧。
  诚然,“花好月圆”的圆满与完美,让人心向往之。鲜花盛开、月亮正圆的状态,就好像处于人生巅峰——一切顺遂完满——人们怎不视之为人生目标并孜孜以求?
  然而,“水满则溢,月盈则亏”。鲜花烂漫一时,终难敌得过秋霜冬雪,不日将枯落凋零;月亮圆满一夕,又会回到缺损;人生“春风得意马蹄疾”处,往前一步也许就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尴尬处境……
  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所说:“世上从来只有更美,而没有最美。而最靠近完美的一刻,就是最容易走向相反的时刻。”我们如果过分执着于追求所谓“完美”,不仅会给自身带来巨大压力,还可能导致做事偏执,最后适得其反。
  由此,“花看半开”的特别意义便凸显出来。
  一方面,花看半开,保持坦然、淡然、超然,接受不完美现实,悦纳有遗憾的人生。达到“万事遂意”这一地步,极其不简单。把这一概率极小的事件作为人生目标,要么实现不了,要么因未能实现而沮丧赶路。这又何苦?与其执意于花全盛开的那一刹,倒不如慢慢欣赏那静静生长的花苞。接受“花未开全”的现实,才能卸下沉甸甸的心理负担、轻松生活,才能有心情去赏花。
  另一方面,花看半开,亦能乐观、积极、进取,向着生命怒放的“完满”之境进发。能在半开的花中,看到穿透时空的倔强;能在未圆的月里,看到“海上生明月”的圆满;能在平常人的世界,拽出小确幸的线头,编织成一件幸福的外套……享受已有的,不懊恼没有的,追求能拥有的,如此生活,如此人生,岂不快哉?
  人生在世,有了懂知足的“道”,又有了不满足的“儒”,一“道”一“儒”,平衡调剂,不就是古人说的“儒道互补”?
  所以,请放下最高的期许,以一颗平静的心,去看半开的花吧!也许你会在某一天,心平气和,拈花微笑——原来一切刚刚好!
  人间最好是“小满”
  人世间,满月不常见,好花不长开,人生最好的状态,当如“小满”。
  当别人追求完美,无法接受白璧微瑕,当别人痴望花好月圆,无法接纳人生遗憾,我自安守我的那份“小满”之境。
  小满是夏日中的第二个节气,是最美的浅夏时光。小满是夏日中的第二个节气,是最美的浅夏时光。此时,春已暮,夏初荫,蔷薇将尽,樱桃已红,芭蕉染绿,麦穗转黄,稻秧尚青。杨花、柳絮等轻扬善舞之物也变得沉静,万物沉浸在趋向成熟的欢愉中,一切都恰到好处。
  有趣的是,小暑后有大暑,小寒后有大寒,小满后却无大满。古人云“满招损,谦得益”,又云“天道忌盈,卦终未济”。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小满小满,将满未满,亦谐和亦动人。北宋诗人欧阳修也写过一首《小满》:“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诗人并不留恋那美好的夜莺绿柳,也不感伤于一地落红,而是欣赏未满的麦穗,期待一年的收成。
  这正是“小满”的智慧——不必纠结于过往,懂得知足乐满怀。人活一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人生所需不过是广阔世界中小小的一部分,不圆满的才是人生。故君子懂得,宁居无不居有,宁处缺不处完。
  有别于“小满”的状态,那便是“不满”“大满”。“不满”者,就像空心的杯子,还有很多要学习要完善,正所谓“同志仍需努力”;而“大满”者,事事顺遂,十全十美,又要提防物极必反,况且“大满”可遇不可求,更不可强求,人世间又有几人真正圆满?
  因此,欣赏悦纳“小满”,未尝不是极好的人生态度。不过,虽难得尽善尽美,也常有小确幸令人欢喜。与其叹惋花只半开月未圆,不如细细品味“缺月挂疏桐”,朦胧清淡,引人遐想,令人回味;与其遗憾““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不如好好欣赏“为霞尚满天”的火烧云,不如欢欣地期待布满天空的星月与第二日绚烂的日出。
  当然,“小满”也不是躺平,更不是在功劳簿上睡大觉,我们应该正确把握人生的盈缺。以圆满为目标,给自己留有进步的空间;以遗憾为动力,激励自身不断前进。追求圆满而不自满,欣赏遗憾而不自轻。将满未满,进退有度,便是最好的处事之志。怀着小满之心,体味人生淡淡的满足,再朝着光明的未来一路前行。
  下一个月夜,不妨与我一同,以“小满”的心态,悠然欣赏或圆或缺的美丽月色。
04拒绝网暴,理性发声
  【2024届高三炎德·英才大联考五】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近日,作为两届CBA(中国职业篮球联赛)总冠军球员及中国男篮主力球员之一的张镇麟在比赛中发挥失常,表现欠佳。之后,有人挖出了他过去的一些争议性言论,在社交平台上指责、谩骂他;多个媒体平台转发了针对他的恶搞视频,视频中不乏砍头、下跪等侮辱性镜头。这对张镇麟造成极大的身心伤害。对此,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表示,“对于一些超越篮球本身的评论”,中国篮球协会提供一切必要支持去帮助球员维护自身的权益。但也有部分网友认为张镇麟不那么讨喜,活该被网暴。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看法?请以“青年评论家”的身份,给“澄池学生论坛”写一篇文章。要求:标题自拟,自选角度,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时评类材料作文题。审题时先锁定关键信息“网暴”——球员张镇麟遭遇网暴,我们如何评价这起网暴事件。
  材料第一部分写张镇麟因比赛发挥失常和之前受争议言论而被网暴。第二部分写姚明及的回应与部分网友的态度。姚明的表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欢迎针对篮球本身(比赛、技术乃至战术)的评论;二是反对不正当言论,支持球员合理维权。而部分网友以张镇麟不那么讨喜为由,支持网暴行为,显然这是错误认知。即使对存在过错的人,或不良的社会现象,我们也不能假借网暴的手段,也就是说,一个文明社会,应该有法治精神,而没有所谓正义的网暴。行文时,可以厘清正常批评和网络暴力的边界,可以客观评价张镇麟的球场表现与争议言行,而对网络暴力则应旗帜鲜明地反对。
  “你有什么看法”限制了文体——针对具体事件的时评文章;“青年评论家”则限定了写作者身份——应相对专业、理性,站得高看得远;“澄池学生论坛”说明本文读者主要是学生,写作者应引领主流价值观,帮助学生正确认知。
  优秀作文
  正义,多少网暴假汝之名
  遇见不平之事,会有一个声音引导我们做出行动,它的名字叫“正义”。但倘若失去了应有的界限和尺度,有些所谓“正义”就不再是正义,而是伤害他人的刀刃。【抛出“正义”的话题】
  前不久的CBA球星张镇麟的遭遇,就是一例。知名球员言行张扬招人厌,球场表现又不佳,的确应该被批评。于是一些网友“挺身而出”“敢怒敢行”,俨然就是广大球迷的代言人,我不能真正“为民除害”,就来一次“虚拟斩首”,大快人心,好不过瘾!【引出新闻材料,概述网友的不妥行为】
  可我看到的,不是诚恳的建议,不是谏诤的良言,而是看似正义、实则恶毒的谩骂和侮辱。言语锋芒与凛然面具之后,藏着的是狰狞可怖的面孔。试问那些人,真是顺从自己的良心?还是仅仅为了宣泄极端化的情绪?超越篮球比赛的言辞,已离正常批评很远,被情绪扭曲的正义,已不再是正义。张镇麟再有过错,也不足以成为实施网暴的理由。【提出文章的观点,简析网友行为存在的问题】
  批评也好,实施正义也罢,采取正确的方式很重要。我国有一部《诉讼法》,规定了案件判决的合法程序。有人质疑:“只要能维护正义,方式重要吗?”失去了应有的约束,正义的审判之剑可能变成凶器。张镇麟之前行为出格,经网友监督,已被官方罚款、警诫,既彰显结果正义,又维护程序正义。反观直接实施网暴的网民,那无异于以法官自居,私设法庭,滥施刑罚。在生活中,他们逮到一个小偷,首先想到的就是将其暴打一顿,而不是求助警方。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而且相当危险。【承接上文,指出“采取正确的方式”的重要性,结合张镇麟事件,进一步分析网暴者之错】
  不禁想起千年以前苏格拉底喝下毒酒的那一幕。那些咄咄逼人的高尚者,高高在上的审判者,成为了正义光辉下的阴影,这些都是程序正义缺失所带来的悲剧。在键对键、屏对屏的今天,批评不良行为或看不惯的现象,出于民众的朴素正义感,但很多罔顾规则法令,拿起鼠标,敲击键盘,一行行评论公之于众,自然也常有误伤了。【列举事例,联系现实继续分析】
  青年一代是网络原住民,怎样来合理地批评?批评的目的是什么?在我看来,批评是为了规劝对方改过图新,去恶向善,而非以暴制暴,以恶制恶。篮协主席姚明的回应也在提醒年轻的网友,要分清何为评论,何为侵权。你可以痛批球员的技术失误,可以客观理性地发声,可以将事实反馈给监管部门,甚至诉诸法律,但不是拍“砍头”“下跪”的视频,侵犯他人权益,这是害人害己的。接下来,参与网暴的网友,恐怕不是自罚三杯就可以全身而退了。【从“青年一代”的角度,正面指出什么是“合理的批评”,具体说明该“怎么做”】
  史铁生说:“发现他人之丑恶,等于发现自己之丑恶的可能。”见不贤者,反躬自省,比一瞬间的 “正义感爆棚”更好。别像猎人见到猎物一样,迫不及待地开枪,只想“置之死地而后快”。那又岂是正义?
  有边界的批评,忠于规则的正义,永远不是为了伤害。远离和制止假借正义之名、实施伤害之实的网暴,已是当务之急,而你我都有责任。【总结全文,重申观点】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