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高考Ⅰ卷满分作文汇编
- 资源简介:
约10950字。
【优秀例文】2021新高考Ⅰ卷满分作文汇编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有这样的结论。
一是谈体育对体质强弱的影响应是作文写作的引子,文章重心应该是由此所获得的启示;二是必须体现青年人的感悟与思考;三是分角度论述,可从强者角度,体现逆向思维,可反面立论;也可从弱者角度,正面立论;两者都谈的角度最忌平均用力;据此,要想写好这篇文章,需要考虑的是写作者从原材料的哪个角度切入,想要引出怎样的主题。另外,也要考虑,体质的强弱可以喻指哪些事物的强弱。如果从个人角度立意,可以从原材料得出启示意义为个人在学业、学术、思想、品性等方面强弱转化;如果从集体、社会、国家角度立意,可以从原材料得出启示意义为实力、文化、科技、外交等方面强弱转化;也就是说考生如果能从个人身体通过锻炼“变强”的角度联系到国家发展,民族强盛的意义,表现国家发展的根本在于“强大自身”等等,这样,则会让文章更有深度,更胜一筹。
强弱无藩篱坚冰,强者须久久为功
“强者为强,弱者为弱?”在社会分工日益精细的当下,不少人对强与弱的认识逐渐固化。其实毛泽东在百年前已给出了答案——生而强者未必不可弱,生而弱者未必不可强。人的身体状况如此,小到人生百态,大到社会原野、大国风姿又何尝不是如此?强弱本无界限,在人主观能动性的驱使下,二者能相互转化。因此,可以是生而强而不向负态衰退,但真正的强者,是在久旱中创造甘霖,在沙漠中汇聚绿洲、纵使土壤瘠薄,青春之花依旧葳蕤挺立,彰显强者风范。
强弱关系为何?我们必须明确,世间并不存在一条普遍性的公理,能把“强”与“弱”一刀两断。“强”的实现本就不依赖于“强”,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