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荡起尊重的双桨

作者:语文组 李秀红|  时间:2005/6/24 17:09:05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983
  
  
  尊重的教育是我校于2002年10月提出的办学哲学,它追求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自然与人文”为基本旋律,以“健康与活泼”为教育体征,以“平等与友好”为师生关系的着陆点,从而在校园形成一种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两年多来,全校师生在这种理念的潜移默化下,已经把它作为一种常规的教学手段渗透到日常教学中,使全体学生都受到了“润物细无声”的熏陶。本人在这方面也算得上一个实践者,因此有一些感受和体会,在这里一吐为快。
  (一)尊重是师生共处的金钥匙。
  人类有许多美德,如善良、正直等等,在所有的美德中,尊重是人类和平共处的重要前提,也是师生共处的金钥匙,而这种尊重又是互动的。教师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尊重自己,而自己只“拿”不“给”。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做个榜样,做个善于尊重人的典范。即使是在被学生误解的情况下,也应表现得体,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去善解“学生”意。一次在上晚自修时,一学生因没有完成背诵任务,我特地到他身旁提醒了几句,希望该生能拿出书本来背书,不料反被该生抢白了几句,周边同学尽管没有太大的反应,但也在静观其变。我并没有发火,而是有礼貌地请他到外面走廊上交谈,一谈就是五十分钟。整个过程中,我并没有把自己置于训导者的地位,而是平心静气地从一个平等的视角来作心与心的交流。我也没有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他,而是时而认可他的观点,首肯他的想法,时而作出一些纠正和补充,整个谈话的过程是自然的,气氛是融洽的。那么效果呢?在这次谈话之后的周记中,该生诚恳地作了自我反省,认识到以前总喜欢和老师作对,以顶撞老师为荣的做法是错误的,我为此感到十分欣慰。我也深深地认识到,只有建立在对学生尊重的基础上,才能赢得学生对你的尊重。
  如果说,尊重人是一种赠与,那么,被人尊重就是回赠的礼物——一种用金钱无法买到的礼物!
  (二)尊重学生的本质是关怀学生。
  处于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最渴望得到师长的关心、支持和指导,希望得到师爱的滋润。当教师主动接近学生,一次次真心实意的关心和爱护学生时,学生不会无动于衷,他会受到感动、感染和感化,久而久之,产生对老师的亲近和信任,并把老师作为模仿和认同的榜样加以仿效,他也会由于喜欢该教师而倾向于接受他的影响。而这种关怀可以是很小的一个环节,一个容易被人忽视的细节。当学生趴在桌子上歪着头时,问一声“有什么不舒服吗”;当学生因意外原因手脚受伤时,问一声“伤得怎么样”;当学生放假回家,说一声“路上小心,注意安全”;当天气骤冷时,提醒一声“多穿点衣服”,一声问候一声叮咛,代表着一份记牵,带给了学生温暖,而这种温暖会被学生记取、粘贴、复制、传递,温暖就会变得蓬勃起来。有时候无声的举止更能表达出你对学生的尊重、关爱和体贴,当你走进教室,因天气的缘故光线不好时,你顺手为学生开亮电灯;当学生课桌上的东西无意掉落时,你上前一步,主动为他捡起……对学生的关爱不止是给学生以温暖,你自己也会因此而深深受益。你把关怀传递给学生,学生也会把同样的礼物回赠给你。而如果你传递的是冷漠和歧视,学生回报的就可能是对你的拒绝。如果你缺少对学生的尊重与热情,又怎能责怪学生将你拒之千里?
  尊重学生,然后被学生尊重,关怀学生,然后被学生关怀。这里,我不禁想起了那句优美动听的人人熟知的歌词:让我们荡起双桨。试想,在碧波荡漾的水面上,船儿只有在双桨的配合下,才能劈波斩浪。在我们的教育征程上,也需要有尊重和被尊重,关怀和被关怀的双桨,才能圆满完成我们的历史使命!
  2005年1月5日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