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高考诗词鉴赏题特点概述

作者:天津实验中学 杨永林|  时间:2005/7/2 22:16:27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879

  
  

  2005年高考已告一段落,全国共有语文试卷16套,体现出了一些特点。这里仅就诗词鉴赏题的特点作一简要分析,供各位老师在讲授诗词时参考。
  1.重诗歌,轻词曲。
  在这16套题当中,诗歌鉴赏14套(其中唐诗鉴赏6套,宋诗鉴赏鉴赏6套,唐宋诗歌比较鉴赏2套);宋词鉴赏1套;元曲(杂剧)鉴赏1套。由此可见:这个题目在这次高考中,偏重诗歌鉴赏,唐诗、宋诗平分秋色;宋词、元曲的分量相对较轻。
  2.充分重视“熟悉作家”的作品。
  这16套题,涉及诗词曲21首,涉及作家20人;教材中出现过其作品的就有10人,分别为:白居易、陆游、马致远、杜牧、杨万里、柳宗元、王昌龄、李白、王安石、苏轼,涉及其作品11首。
  3.注重比较鉴赏。
  在全部16套题中,涉及比较鉴赏的有9套——
  其中诗歌内部词句、意境比较1套,如:重庆卷考察的是对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的鉴赏,就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作品与相关课内作品的比较2套,如天津卷是对南宋汪元量的《湖州歌(七六)》的鉴赏,就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感情。”
  此外,课外作品比较4套,版本比较1套,诗画比较1套(参见附表)。
  可见,比较鉴赏是诗词鉴赏的一个重要方面。
  4.注重考察修辞技巧
  在这16套题中,有7套考察了修辞技巧,涉及了对偶/对仗(3套)、夸张(2套)、比喻(2套)、拟人(2套)等常见修辞和顶针(1套)修辞。
  5.注重情景分析。
  涉及情景分析的有9套,另有涉及意象分析的1套、涉及感情分析的3套。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次考试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6.设置开放性题型。
  有4套试卷设置了开放性题型,而且都是比较鉴赏。标准答案在给出了参考答案后,都对言之成理的其它鉴赏意见持包容态度。如辽宁卷考察的是对王安石《江宁夹口三首(其三)》和方维深《舟下建溪》的鉴赏,就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评分标准是这样给的——
  “可以有三种答案:①‘应有’更好。‘应有’二字蕴含丰富,传达出了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中既有希冀与自信,也有失意与怅惘,更有寻而未见的不甘心,可谓传神之笔;‘犹有’二字则无此意趣。‘心情’只要答出其中两个方面即可,不要求全面。②‘犹有’更好。‘犹有’二字,自然道出,却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迹还保存到现在,说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进一步传达出了诗人那种孤寂怅惘的心绪;而‘应有’二字却不能道出此意。③二者各有其妙。(理由见上) 只答出哪一个更好而没有具体分析的,不给分。”
  这样一个问题,除了以上三种情况,真的难以找到其它的答题角度了。
  7.总体难度不大。
  诗词鉴赏,可以上升到很高的美学层次,而在本次高考中,它们的总体难度不高,如果有些题目较难,命题者则将其设为开放性题目(如辽宁卷)、给出答题思路(如湖南卷)或其它提示(如全国卷Ⅰ),使得这类题的总体难度不大。相信,较系统复习了诗词鉴赏技巧的考生都应该能做好这样的题目。

  附:
  2005年高考诗词鉴赏题特点概述(图表)

  序号 省  市 体  裁 作  者 数量 开放;比较 分值 考察点
  1 全国一 唐绝 李  华 1 无 8 对偶;情景
  2 全国二 唐绝 白居易 1 无 8 思乡;语言特点
  3 全国三 宋绝 刘  颁 1 无 8 动静
  4 北京卷 宋词 陆  游 1 课内外比较 7 词义;动静;思想情感;比较鉴赏
  5 天津卷 宋绝 汪元量 1 课内外比较 6 词义-诗眼;情感;比较鉴赏
  6 上海卷 唐绝2;宋绝1 李白;徐凝;苏轼 3 开放;课外比较 8 词义;夸张、比喻;比较鉴赏
  7 重庆卷 唐绝 王昌龄 1 诗内比较 6 词义;情景
  8 辽宁卷 宋绝2 王安石方维深 2 开放;课外比较(版本比较) 8 情景;词义推敲-比较鉴赏
  9 山东卷 宋绝 戴复古 1 无 6 情景
  10 江苏卷 唐律 李  益 1 无 8 词义-诗眼;情景;用典
  11 浙江卷 唐绝;宋绝 杜牧;杨万里 2 课外比较 6 时令;意象;拟人,情景
  12 湖南卷 唐绝2 柳宗元李德裕 2 课外比较 6 词义-诗眼;比喻;比较鉴赏(降低难度)
  13 湖北卷 元曲 马致远 1 无 6 情景;对仗、顶真
  14 江西卷 宋绝 吴  涛 1 无 6 时令;情景
  15 福建卷 唐律 李  白 1 开放;版本比较 6 拟人;夸张;比较鉴赏
  16 广东卷 宋律 寇  准 1 开放;诗画比较 8 对仗;情景;诗画分析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