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4年中考考标的修改透视今年中考的命题趋势及复习对策

作者:长沙市 孙玉莲|  时间:2004/5/28 23:26:10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2112
  2004年中考考标,准确的把握了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关于“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 的要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全面考查学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等综合能力,注重学生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的考查,注重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是我们今年中考的指南。
  一、2004年中考考标与2003年中考考标之比较
  2004年中考考标(以下简称《04考标》)与2003年考标(以下简称《03考标》)相比,其整体框架、对考生的总的要求基本没有太大的改变。但作为两考合一的中考,其选拔功能的加强,却不难从对考标的某些细微之处的修改中凸现出来。主要有以下特点:
    1、 重视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首先是对古诗文的考查要求更高。从《04考标》中所举的几个实例来看,减去了现代文默写的内容,更注重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运用,出现了根据情景“推荐诗词名句”作赠言的内容。这几个实例,可以说涵盖了古诗文教学过程中所要求掌握的文学知识、文体常识、对课文内容、句子的理解、背诵默写等全部内容。
    其次是对成语的理解和正确书写,《04考标》出现了改正成语中的错别字的例题,这正是学生的薄弱环节,复习中决不能掉以轻心。
    再次是对联。考标第21页“例六”,就是一道“仿句成对联”的题。
    2、 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考查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此,《04考标》在这方面的导向性也是比较明显的。它不像以往,仅考查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它还考查学生的书写、说话、想象、课外阅读以及综合运用的能力。体现出由知识向能力、由客观向主观、由单一向综合转变的特点。(例如,《04考标》第18—21页,24页,)。
    3、  写作的形式门类齐全
    《04考标》在“写作”的总要求中,增加了“考查学生根据材料缩写、扩写、改写的能力”,在具体要求中,增加了第5条和第6条中的“给材料作文”。
        
    二、科教版和人教版教材共有的必读课文篇目
    第一册:散步、背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最后一课、我的老师、春、论语六则、为学、木兰诗、钱塘湖春行(白居易)、望岳(杜甫)、次北固山下(王湾)、归园田居(陶渊明)
    第二册:紫藤萝瀑布、桃花源记、愚公移山、陋室铭、爱莲说、石壕吏、送杜少甫之任蜀州(王勃)、黄鹤楼(崔颢)、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夜雨寄北(李商隐)、龟虽寿(曹操)、相见欢(李煜)、观书有感(朱熹)、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第三册:驿路梨花、猫、三峡、五柳先生传、过零丁洋(文天祥、)浣溪沙(苏轼)、论诗(赵翼)
    第四册:苏州园林、向沙漠进军、公输、核舟记、陈涉世家、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白雪官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天净沙.秋思(马志远)、别云间(夏完淳)、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醉花阴.重阳(李清照)
    第五册:谈骨气、想和做、醉翁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岳阳楼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己亥杂诗(龚自珍)、观刈麦(白居易)
    第六册:白杨礼赞、孔乙己、鱼我所欲也(第一段)、打渔杀家、出师表、曹刿论战、浣溪沙(晏殊)、破阵子(辛弃疾)、关雎、君子于役
        
    三、对2003年中考试卷的分析与瞻望
    2003年中考试卷共分三大板块:基础积累运用、阅读理解、作文。在分析2003年中考试卷的基础上,我们不妨对今年的中考作一大胆的猜测。
    (一)基础积累运用:第1题是语音题,第3题是判断句子有无毛病题。第一题历年中考都是选择加点字的注音的正误,第三题无非是以选择句子有无毛病的形式出现,还有标点符号。这两种题每年必考,今年也不会例外,只是出题的形式可能会有变化,如根据拼音或语境写汉字,根据汉字注拼音。单句的毛病无外乎这样几种类型:句子成分不全、句子成分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句式杂糅、不合语言习惯、前后矛盾、重复罗嗦等,复句的毛病主要是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不合逻辑等。第2题成语题,去年是填上叠词构成成语,且考查学生的书写。今年是否填同义词、反义词、数词、带颜色的词或是带感情色彩的词呢?第4、5题是两道开放性的综合性题,不但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和概括能力,而且要求学生了解新闻知识和其他一些新知识,还要做到说话得体、准确、简洁。去年考的是发送短信息和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估计今年这一类型的题知识性将更强,如拟新闻标题、提取文章所有信息或主要信息,这些题都应与当前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如伊拉克战争、载人航天飞机升空、11.3大火、人大会议、政协会议等)有关,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第6题是古诗文的默写,去年中考考的全部是古诗词,除名句默写外,还涉及了作家以及诗句意思的理解。从今年的考标来看,本题将更加灵活,且不限于古诗词,可能涉及文言文中的名句以及有关文学常识、文体知识。
    今年的重点默写预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天净沙.秋思》《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浣溪沙》(苏轼、晏殊)《破阵子》《关雎》《钱塘湖春行》《望岳》《西江月》《黄鹤楼》《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龟虽寿》《相见欢》《观书有感》《清平乐.村居》《过零丁洋》《水调歌头》《石壕吏》《论诗》《归园田居》《次北固山》《题破山寺后禅院》《己亥杂诗》  以及文言文必读课文中的名句。    
    (二)阅读理解:纵观北京、上海等许多地方近年的中考,现代文阅读的考查,重点是课外阅读。去年我市考了三段现代文,一段文言文。现代文阅读,除“孔乙己”一段与课文有关系外,其余的均为课外阅读;文言文阅读考的全部是课内的。三段现代文中,没有一段是议论文。所考的知识点,有对词语的理解(12题)和运用(15题),有对事例的剖析(8题),有对文章段落的概括(7题),有对文章内容的分析(10、13、14、16题),也有对作品的评论(17、18题)。其中有一个语段是《亲近长沙》,今年是否会考了解湖南或亲近湖南的(校本课程、地方文化的开发,如谭市长关于长沙古城古街的保护令,且有一系列有关美文。)呢?至于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去年只考了课内阅读,共8分题。其中,解释加点的词2分,理解文本内容2分,翻译句子2分,知识迁移2分。今年,由于市内有些学校采用科教版文本,因此,中考只可能考人教版与科教版共有的文言文篇目。然而,其共有篇目有限,加上中考两考合一的特点,其选拔功能如何凸现,考查课外文言文的阅读就是一个较好的手段。另外,考查文言文的课外阅读,除去年外,历年中考都有。因此,我们猜测,今年中考会有这一内容。3月18日,市教科所罗老师在中考信息发布会上强调,阅读理解的考查,要选那些短小精悍、有思想内涵和文学品位的美文,要重视对文本的整体把握、情感体验、语言的领悟,如果是文学作品,还要注意把握人物形象。
    预测今年课内阅读重点篇目:背影、我的老师、最后一课、春、猫、驿路梨花、苏州园林、向沙漠进军、谈骨气、想和做、白杨礼赞、为学、愚公移山、石壕吏、三峡、五柳先生传、核舟记、陈涉世家、醉翁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出师表、陋室铭、爱莲说
    (三)作文:《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如前面对《考标》中作文方面的分析,综观近年来外省中考作文命题倾向,结合去年我市中考的作文命题,今年作文的命题趋势仍然是淡化文体,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因此,我们猜测,今年中考的作文应不会人为设置审题障碍,题材应是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仍旧是话题作文,或是半命题作文,但不排除根据材料写话题作文。热门话题:人文、助人为乐、环保、理想、前途、诚信
        
    四、复习方略
    1、 遵循规律,把握文本,理顺关系,走出误区
    综观全国各地中考命题特点,无不体现出由客观向主观、由知识
向能力、由单一向综合发展的趋势。然而,万变不离其宗,课本是其最好的资源。因此,在复习中,首先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学校教研组的团结协作精神,加强集体备课,抓住课本资源,对其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剖析各个知识板块的变更,找出其规律性的东西。其次,要走出以下几个误区:第一,重资料轻课本;第二,重结果轻过程,复习时只讲答案,不讲解题思路;第三,重进度轻效益。
    2、明确方向,科学安排,循序渐进,勿急莫躁。本次中考复习宜安排2—3轮复习。第一轮复习紧扣教本,其中现代文的复习重在阅读方法的指导、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文言文的复习重在字、词、句的理解和全文的整体把握。第二轮是专项复习,以《语文复习指导丛书》为指导,按知识点分板块复习。如:字、词、句子、记叙文阅读、说明文阅读、议论文阅读、文学作品阅读、文言文阅读。第三轮是综合复习,以教科所的六套模拟试卷为依据,边检测边查找缺漏,及时补缺。作文教学要在整个复习环节中穿插。
    3、查漏补缺,各个击破,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既然中考题分三大知识板块,那么,我们在第二轮复习中也应按板块复习。
    1)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这是中考语文卷的第一大知识板块。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要提取教本中可能考试的重要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归纳、整理。如:词语的音、形、义,文学常识,知识短文,古诗文默写等,并要求学生分期、分类过关,并落到实处,强调一个“实”字。
    中考的积累题,主要有两种:封闭性积累题与开放性积累题。前者往往提供诗文的上句或下句,要求考生填写下句或上句,或者设置一定的情景,要求填写有关的某篇文章相关的语句,它们的答案都是唯一的;还有一种是开放性的积累题,这类题目要求填写或回答的内容限制不多,答案是多元的。                         
    ①开放性积累题的四种类型:
    A、词语类积累题。题干往往设计一种情境,要求写出相关的词语,而可供回答的词语不止一个。
    B、句子类积累题。这类题要求回答的句子主要涉及名篇名句、名人名言、常见俗语等等。
    C、名著类积累题。前两年教育部就向初中生推荐了部分文学著作
为课外读物,名著类积累题应运而生。这类题一般涉及相关文学名著中的成语、人物及性格、主要故事情节和有关文学常识等内容。
    D、综合类积累题。即学科交叉类积累题。这类题常常结合阅读材料的内容,要求考生运用政治、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等有关常识,甚至时事政治来答题。
    ②解答开放性积累题的准备
    解答开放性的积累题,除了要能背诵默写语文课本上要求背诵的诗文和学好各门功课以外,还要将这些知识整理归类:如特色成语、名人名言、名篇佳句、名著中的主要人物、主要故事,当前国际国内的重要事件等。注重开放性知识(课外知识)的搜集与整理,并教给学生解答开放性积累题的方法。
    2)阅读理解是中考语文卷的第二大知识板块,它包括现代文阅读与文言文阅读。
    现代文的阅读:
    记叙类文章的阅读:
    A、 基础知识的理解。结合语境解释词义、分析词语的感情色彩、揣摩词语的表达效果。
    B、文体知识的把握。如要素、顺序、线索、中心、详略、表达方式及表达技巧等。
    C、 文章内容的领会。如句子的意思、含义、表达作用的品析;
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对文章、段落的结构分析;对段的表达作用的理解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文章的中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D、 文章精华的欣赏。如对妙词、佳句、精彩段落的赏析。
    E、 独特的阅读感受。近几年非常流行开放性试题,它着重考学生的创新思维,要求考生阅读材料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看法。
    复习的技巧:首先要引导学生分清文体,初步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了解文中的重要信息。如小说中的人物、情节、记叙文的六要素、说明文的说明对象等。其次是熟悉题目,揣摩命题意图。第三是结合题目再次对文章作进一步的理解与分析,如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作品主题的把握、作品对生活的反映、作者写作的意图;对说明文要抓住说明的方法与顺序;对记叙文(包括散文),则应把握对文章内容的领会。如句子的意思、含义、表达作用的品析;对文意、层意的概括;对文章、段落的结构分析;对段的表达作用的理解和分析;文章的中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议论文的阅读:
    A、通读全文,明确论题。
    B、依据论题,找出论点。
    C、分析论据,理解论点。
    D、了解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3)文言文的复习要教给学生以复习方法,可以以一篇或一个单元的课文为例,指导学生进行分类整理:第一是文学常识(注释中的),第二是文言词的归类:常用实词、虚词、一词多义、多词一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第三是文言句子的停顿与翻译:朗读停顿分为音节停顿和意义停顿两种形式,要完成此类题应重点加强诵读,训练语感。翻译句子的总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的步骤原则:解词、串意、顺意。具体方法:增(增补省略部分)、删(无意的虚词不译)、留(古今相同的词保留不变)、变(古今词义不同的词)、调(与现代汉语习惯不同的句子采用意译,或改变顺序)。第四是文章的中心主旨,把握住了文章的中心,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第五是文本的延伸,如对文本的观点的看法、用文本中的观点分析当今的生活实践等,在复习文言文时应做适当的延伸。
    4)作文指导
    话题作文有如下重要特点:
    ①话题作文有一定的“话题”,大家都围绕这个“话题”做文章。
    ②话题作文只有“话题”而没有规定的题目,它方便我们在一定范围内选写自己最能写的内容。
    ③话题作文是“除诗歌外,不限文体”的作文,它方便我们运用自己最拿手的写法。
    ④话题作文的“话题”只是一个引子,它不要求就话题本身进行
引用、分析、利用,它要求从话题出发进行作文,只要与话题有关的作文,不论写什么,不论用什么样的方法写,不论用什么样的体裁,都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一言以蔽之:话题作文就是与某个“话题”有关的自选作文、自由作文。
    写好话题作文,首先要积累素材:扣紧生活,关注社会,崇尚人文关怀,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次善于“化大为小”;第三是“以小见大”。“独辟蹊径,表现个性”是写好话题作文的关键。因此,要让学生进行各种类型的话题作文专项训练,并进行分类指导。要求做到命一个好题,开一个好头,结一个好尾,写足字数(600字)。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