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展开作文中的想象训练

作者:南江口中学 唐科升|  时间:2005/7/4 9:04:18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2369
  想象是根据头脑里已有的表象经过思维加工而建立新表象的过程,或者根据口头语言或文字的描述形成相应事物的过程。它可以弥补和突破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化无为有,化实为虚,使他们在想象的广阔天地中找到闪烁着创意的亮点。学生在写作文时,如果缺乏想象力,就无法从事写作。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就等于为写作插上了翅膀,使之飞向广阔的天宇。
  那么,怎样在作文教学中展开学生的想象呢?
  (1)、寻找相似。所谓相似,是指事物的外形、声貌相似。如: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个圆,要求学生以此为依据进行想象。学生完全可以根据圆的外形特征进行类型想象,即凡是具有圆或近似于圆的外形特征的事物均可以成为描写的对象。例如:皎洁的满月、明亮的眼睛、浑圆的石磨、环形的跑道、高高的石拱桥等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启发他们大胆地想象。爱好体育的同学,可以让他们围绕“圆圆的足球、神奇的篮球……”展开想象;喜欢幽静的女同学,可让他们围绕“圆圆的镜子、可爱的闹钟……” 展开想象;喜欢文艺的同学,可让他们围绕“迷人的彩灯、诱人的锣鼓……” 展开想象;喜欢科技的同学,可让他们围绕“圆周率、地动仪……” 展开想象。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下,学生的神经系统可以凭借灵敏的感知、找到表象与表象之间的相似之处,进而展开五彩缤纷的想象。
  (2)、超越时空。在想象的世界中,时空的距离不再存在。善于想象的人,可以灵活地组合不同时空中的表象,创造新的艺术形象。李白的诗“红颜弃轩冕,白首卧青云”,把青年和老年两个时代的表象组合起来。《盘古开天辟地》就把我们带到了洪荒时代的浑沌世界。小说《减去十年》,让学生设想重新计划自己的未来,为自己的人生道路谱写更加美好的乐章。时间还可以预支,像《二十年后的我》、《2010年回故乡》等作文训练,主要是借助想象让学生提前进入未来世界,去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培养这种想象力,在于启发学生对现实程序的扬弃和超越,并能逐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超越时空创造新的形象。
  (3)、借助“神力”。借助于“神力”,可以使学生凭借想象获得种种自然的神奇力量。像卡通片《米老鼠和唐老鸭》、《封神榜传奇》、《聪明的一休》;电影《西游记》等,不仅为孩子们所迷恋,而且为成人钟爱,正因为制作者大胆想象,赋于故事主人公以各种超凡的神奇力量,才有如此吸引人的效果。学生作文也可采用这种想象,学习写作寓言、童话和神话等。前苏联著名文学家巴乌托夫斯基说:“在我的想象中,我要写的东西是相当模糊的。”模糊的想象,实际上是在形象思维中渗入了心灵底层某种神奇、隐秘的感觉和感受。这种想象形成的新形象,不侧重于外在的形象轮廓,而侧重于内存的精神韵致,用中国古人的话讲,就是“有神韵可味,无迹象可求”的“水中之月,镜中之花”或“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培养这种想象力,就是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愿望在头脑中产生新事物的形象的过程,犹如幻想、幻觉、梦幻等。
  学生在观察生活中选取题材,必须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艺术加工,才能刻画出生动逼真的人物形象和真实感人的故事情节。这种想象并非是无中生有、凭空捏造。它同样是以实际生活作为依据,按照写作要求对各种真人真事经过合理取舍加工的结果,是学生凭借自己对生活观察的真实感受写出的具有自身特点的文章。所以,学生经过丰富的想象写出的作文,其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看来“似曾相识”,细品又“熟悉陌生”:人与事都是生活中的,可又在生活中找不到;是现实的,而又在现实中觅不着。这种形式上有些夸张的作文,可刺激学生想象力的发展,促使其发散思维能力的形成。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