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展开作文中的联想训练
作文中的联想训练,我基本上分三个阶段进行。现列举我操作中的一个实例来说明。
一、 引入阶段
大家一定熟悉这样一句广告词:“假如失去联想,人类将会……”这句著名
的广告词说出了联想的重要性。
那么,什么是联想呢?联想是一种心理活动的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构思方式。它的特点是:从某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别的事物。注意,有两个要素:1、“有一定的联系”;2、“别的事物”。其实,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产生联想。例如人们一提到蓝天,就往往想到白云;一提到秋天,就往往想到累累的果实。人们为什么会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呢?因为它们在时空上往往相伴出现,于是我们就不由自主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了。这就是相关联想。再比如说,我们往往把小朋友比喻成祖国的花朵。为什么会想到祖国的花朵,而不会想到棉花、荷叶南瓜呢?因为花朵是那么鲜艳、那么嫩绿、那么充满生机,惹人喜爱,和小朋友一样。这就是相似联想。我们还往往一提起过去“四人帮”打着“反对师道尊严”的幌子迫害广大教师,就想到现在党和政府的尊师重教;一想到解放前中国人民的屈辱,就想到中国人民的扬眉吐气。这就是对比联想。例如我们在鲁迅小说中接触到人物阿Q,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我们初中课本中熟悉的孔乙已,而不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同样是我们初中课本中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阿Q与孔乙已同样是鲁迅笔下的人物,两个人物又有许多接近之处。这又是相近联想。由此看来,了解和运用联想并不神秘,只要我们通过学习不断地加深认识,敢于实践,就能逐步掌握好这种方法。
二、 初步训练阶段
以上是我们介绍了一些有关的联想的知识,要真正做到善于联想,还需要
不断训练。不过,第一步应该消除畏惧心理,先要打开自己的思想的闸门,让思想和激情汩汩滔滔,奔流而出。脑子里不要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要展开联想的翅膀,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做到海阔天空,八面来风!
下面,我们来做个小练习:
绿,是我们熟悉的一种颜色,请你展开“绿的联想”,说说你从“绿”想到与“绿”有联系的别的什么事物。
提示:会想到水、植物、春天。也会想到军人、生命、和平。也许还会想到希望、朝气、青春、活力。也许你从“绿”又想到了“金黄”,想到了收获。也可能你想到的不是这些,而是许许多多的唐诗,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等等。
注意的是:我们的联想,往往是有目的性和方向性的,也就是说为了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所以,我们要有目的地把联想与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联系在一起,为社会现实服务。
如:“绿的联想”,我们可以想到“祖国永远是春天”、“保持蓬勃向上的朝气”、“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开辟生命的绿洲”等等。
为什么我们可以从“绿”想到以上种种事物呢?因为我们抓住了它们之间的相似点,也就抓住了它们之间的联系点,我们叫做联想点。它是由此物想到彼物的桥梁。如果没有联想点,或联想点不合理,就不会有科学的联想,只能叫做胡思乱想了。
那么,怎样确定联想点呢?
可抓住事物本身的特点来确定联想点。一个事物的特点往往不是单一的,我们要善于从不同角度去认识事物,认识事物的不同侧面,以此找出事物的不同特点,产生不同的联想点。如:就下面的一个成语,根据提示,展开联想,说说你想到些什么事理。
“水滴石穿”
A、从“水”的角度—— ¬¬¬¬¬¬¬¬¬¬ B、从“滴”的角度——
¬¬¬¬¬¬¬¬¬¬C、从“石”的角度—— ¬¬¬¬¬¬¬¬¬¬D、从“穿”的角度—— ¬¬¬¬¬¬¬¬¬¬
提示:
A、“弱能胜强”或“柔能克刚” B、不要轻视“小”
C、要敢于碰硬 D、顽石是可以攻破的。
教师强调:
⑴、 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着眼点,可以得出不同的立意。
⑵、 要根据写作目的,联系某一方面的实际,确立一个角度,不要因贪
多而造成漫谈空议。
说说下面联想正确不正确:
A、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B、要有坚如磐石的意志
提示:
以上两个立意是不够准确的,与“精诚”没有直接关系,“石”是“穿”的
对象,用为正面事物也不合适。
三、 深入训练阶段
既然从不同视角,不同着眼点,可以得出不同立意,而且应该选出其中一
个立意来,那么就存在选择一个什么立意为好的问题。好的立意,应该有以下几个特点:
⑴、 有现实针对性
⑵、 有一定的深度
⑶、 自己能够把握
下面,我们通过具体练习,对这一点逐步加深认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联系实际,展开联想,拟出多种立意。
北京市近来建了不少立交桥。一次,我站在西直门立交桥上,放眼四望,
只见宏伟的多层大桥上,南来北往、东行西驶的大小车辆,疾如流星,川流不息,蔚为壮观。
从眼前车如流水的景象,我联想到:
提示:
A、破除封闭状态,才会有高速度 B、知识要融会贯通
C、博取才能敏思 D、打开思路,立体思维
以上的几个联想,比较有新意,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如果我们仅仅从立交
桥想到卢沟桥、赵州桥、独木桥、武汉长江大桥,虽也可以做出文章来,但容易流俗,很难给人新的启迪。
有了新的丰富的联想,还要善于选择,要选自己比较熟悉的,感受比较深的,这样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写出“神游万仞,精骛八极”的好文章来。上面ABCD这几个联想,哪个是自己最熟悉的、感受最深的,就写哪个。比方说“知识要融会贯通”就比较好,“破除封闭状态,才会有高速度”可能不太好写。这样说,不是说在选择时要避难就易,而是说要为自己最大限度的发挥而创造条件,不要自己与自己为难。在以上基础上,应进一步做到善于选择意义深刻的联想。以上这种选择,我们叫做“联想的选择”。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