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每一片叶子的翠绿
作者:天津中学 王津晶| 时间:2005/7/28 14:19:27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654
我们常讲培养师德,铸造师魂,并且人人都付出着辛勤的劳动。渐渐地,你会发现,这是一次没有终点的旅程,即使你始终不肯停下脚步,你也不可能走到它的尽头。但是,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应当永不停息地去追求师德的至高境界,而“爱”则是铺路的基石。
“师爱”是什么?它是我们为人师者的基本条件,也就是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就必须将自己全部的关怀、理解、爱护倾注到学生身上,而不会因为学生中的某些人在个性品质或单项能力上存在差异而区别对待之,更不会将“差生”之类连字典中都不存在的词语强加到孩子们身上。而是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学生清醒地认识自己的优长或不足,从而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
师爱的功能和作用是巨大的。为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对学生施以科学的爱和理智的爱。
1. 师爱表现为对学生的了解和鼓励。
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知识基础、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格气质、交友情况、喜怒哀乐的深刻了解。这是做好班级管工作、避免教育盲点、因材施教的前提,也是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善于了解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做到有的放失,是师爱的具体表现。青少年是发展中的人,身心各个方面都还不成熟,所以在他们的身上,总有一些积极因素,同时也有一些消极因素,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利用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来克服自身的消极因素,做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2.要尊重、相信和理解学生。
尊重学生有两层涵义:一是指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师生之间要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绝不能伤害一个学生做人的尊严;二是指教师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相信学生主要有三层涵义:其一是指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的天赋、才能、兴趣和力量;其二是指要相信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愿意接受美好的东西,都愿做一个好学生;其三是指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师和集体的关怀教育下,成为一个有用的社会人。理解是指教师理解学生的心灵。当学生有困难向教师求助时,当学生有委屈向教师诉说时,当学生犯了错误请求教师谅解时……这正是学生向教师敞开心扉的时机,正是需要教师理解、需要教师关怀爱护的时候。教师应及时理解、关怀和爱护学生,师生之间也应有“理解万岁”。
3.班主任工作的焦点问题是如何处理好“两极生”。
所谓的“两极生”指的是表现好、成绩好的“尖子生”和表现差、成绩差的“后进生”。不管对待哪一种学生,班主任都应能做到一视同仁,站在较高的层次上看问题,特别是务必做到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以平等的态度爱护学生的自尊心。作为班主任,如果对“尖子生”的成绩和荣誉过分赞扬、宠爱有加,而对“后进生”的错误或过失表现得冷若冰霜、严加批评。那么,前者会助长学生的虚荣心和骄傲情绪,;而后者则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这样的学生往往会因得不到他人的关心和支持而变得孤独,因看不到自己的希望而变得悲观失望、不思进取,甚至容易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因此,具有师爱的班主任应懂得,其实脆弱的心灵更盼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和关怀,如果我们能适时开一些“治疗”心灵深处创伤的良方,相信有一天丑小鸭也会变成白天鹅的。
4.严格要求是师爱的特殊表现。
严师出高徒,严格要求也是教师对学生高度责任感的体现,严中有爱,严就是爱。当然,对学生严格要求,并不是越严越好,班主任应该掌握一定的分寸,严而得当,并且还要严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一分严格掺入九分感情之蜜,这样的甘露才能滋润幼苗的健康成长。
班主任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可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严而有“格”,在教学和德育工作中,都应该按照相应规章制度和各种行为规范中的具体要求,来约束自己的学生;二是严而有“度”,班主任必须根据学生各阶段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从班级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要求,得当处理;三是严而有“恒”,即是要求班主任工作应持之以恒,这充分体现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持久性;四是严而有“方”,即是要求教育学生时要讲究方法,刚柔并用,寓刚于柔。
是的,正所谓“大爱无形”,它就像窗外的阳光那样,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我们无法用语言来描摹出它的模样,而正是这每一缕来自于师者心底的温情,足以为每一片新生的嫩叶增添一抹翠绿的色彩。或许,渺小的我终究成为不了耀眼的丹阳,那么,就让我化作默默的泥土,为了每一片叶子的翠绿,而献出一份无声的力量。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