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思考

作者:通辽一中 谢广才 028000|  时间:2005/7/31 17:36:25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3919

  作文教学长期以来令人很不满意,吕叔湘1978年在《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两个迫切的问题》一文中指出:“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习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从那时起语文教学的同行们就探索着,要改变这种局面,直到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潮流的现在,学生作文的整体水平还是进步不大,实在发人深思。笔者就这个课题看了不少文章,发现在新的形式下中学作文教学问题还是不少。
  一、准理论泛滥,缺乏真作文教学理论
  任何一种科学的研究必有理论的指导,作文教学作为科学也必须是这样。对作文教学现实的反思必然在理论层面上进行,没有理论,思考的实效性就大打折扣。很多人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大多数文章中的理论都差不多,或是几位前辈作文理论的原版、翻版,或是应试作文的技巧,经验的经验。还有一部分不是作文理论的理论来指导作文教学,这些理论离作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太远,生拉硬扯到作文教学中来,不顾中学作文教学的实际,结果只能是瞎指挥,乱弹琴,似乎很有新意,但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总的来说,整个作文缺缺乏具有创新精神的有实际指导意义的作文教学理论。
  二、技术指导泛滥,扼杀学生作文的创造性
  尽管素质教育已经由呼声趋向行动,但步履维艰。只要是一线教师或者有一些实际调研究经历的人都明白这种情况。现行的教育体制使大多数学校表面上大搞素质教育,实际上仍是应试教育,这种素质教育软,应试教育硬的现实,使语文教学必然走应试的路。应试教育就是做题,做题就是尽量达到类工业化生产,课堂就是生产车间,学生就是流水线产品。于是要保证学生作文成绩,看上去可操作性强的技术指导被青睐。于是技术主义盛行,不管是课堂上还是一些有关作文指导的书上,大讲特讲写作技巧,同样更急功近利的学生把这些东西奉为圭臬。于是程式化的作文一批批的产生出来,可是有几篇能让人卒读?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没有生气,没有个性,假话空话大话套话满纸,学生甚至无异于是生产语言废品的机器。
  三、作文教学受歧视,写作训练成为课余作业
   不论是在初中还是在高中都存在这样的情况:作文课被有意无意地取消了。整个语文课堂是阅读教学和习题教学的天下。因为作文分在考试中占有大比重,不得不重视。又觉得作文教学不能立竿见影,所以把作文训练的任务让学生在业余完成,使本来已经不景气的作文教学雪上加霜。难道我们的教学任务多得连让学生在课上作文的时间都要占去吗?难道作文教学就不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了吗?这些只能说明作文教学正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
   四、素质理念模糊,教学实践落实不到位
   素质教育理念理论大受欢迎,是适应了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的反映,但我认为素质教育理论很大程度上只是描绘了教育的乌托邦而已。就算是有了较为成熟的理论,但是大多数教师对这一概念非常模糊,更不要提在实际教学中落实到位。即使有人能够把素质教育理论中某些具体的条目应用,但是效果如何却令人不够乐观。比如创新,有不少文章写作文教学中如何如何落实,或者不提结果,或者只提几个(篇),这不禁令人怀疑他的理论的真实性,可行性,实效性。就算是他的理论是真实可行有效的,但这样的理论往往也只能适应部分学生,而没有面对全体学生,就那那么一人一点特别新颖,而其它几十个学生呢?能以点代面吗?
  根据我对问题的思考,姑且提出以上几点意见,向诸方家请教。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