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有质量的阅读有质量的书
让学生读书,这是语文界的老生常谈,再谈,一方面显得发言者无甚高论,“拿着鸡毛当令箭”,俗不可耐;一方面就是强迫读者第无数次的听祥林嫂讲的“我的阿毛……”,使人生腻、生厌、生反感。
因此,这里不人云亦云阅读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仅对“有质量的阅读”和“有质量的书”做一界定性的说明。
为什么要提这两个问题?
其一,如今的学生课余时间有限,不能保证做到“多读”,以期“用量变促成质变”(即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语文教学设想很难兑现,这迫使我们要另辟蹊径——通过提高阅读过程的质量(即有质量的阅读)来实现阅读结果的质量。其二,目前的文化市场混乱无章:文化垃圾被炒作的沸沸扬扬,文化经典被“水煮”的体无完肤,“血腥、野性”类走俏,“枕头、拳头”类畅销,“星族私情、大腕黑幕”类热卖,唯心迷信的、歪曲事实的、篡改历史的,盗版的、拼凑的……铺天盖地,不一而足。这要求我们不能不特别的关注“有质量的书”。
何谓有质量的阅读?
阅读要有科学的体系。有体系是区别盲目的、无规律的读。“书犹药也,善读可医愚”,同样,“书犹药也,误读可致愚”。理论上讲,阅读是一个心理过程,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要想通过阅读收到一定效果,达到一定的目的,必须遵循一个过程,遵从一定的规律。读书有如人吸收物质营养,不是多多益善,不能千篇一律。一般的,小学阶段重点是文字,所以读物必须是内容浅显的经典故事类,辅以古诗文诵读,着力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初中阶段,重点是文章,应提倡阅读古今中外美文,涉猎要广,着力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高中阶段,重点是文学,让学生阅读名著,品评作品,赏析词章,感悟内涵,使其学会高层次的阅读。大学阶段重点是文化,要引导学生读专著,让他们会思辨,能探究。
阅读要有科学的指导。叶圣陶说过,语文教学中的一大任务是教师要引导学生会读书,让学生“潜心会读文”。素有语文教学的“叛徒”——复旦附中特级教师黄玉峰说过,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将来养成终生与书为伴的习惯,我们的教学就成功一半。那么,如何让学生会读书?首先是指导学生做好阅读规划(计划),抓实起始环节。其次是建立鼓励性的读书制度,认真组织常规性读书评比活动,确保活动的持久连续,比如:每学期一次读书笔记评比,每学期一次读书经验交流会,每月一次读书汇报会,每年一次课外阅读知识竞赛……。再次是定期作阅读指导讲座,诸如“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读书与作文”、“读书与做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些专题是应认真讲的。最后是要统筹安排阅读时间。
阅读要关注兴趣。课外阅读教学中,激发兴趣是前提,养成习惯是最终目标。国际阅读协会把“鼓励人们养成终生阅读的习惯而努力”作为根本宗旨。美国的斯迪劳•得•克拉森教授说:“学生自发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助于作文能力的发展,增加课外阅读比增加经常性写作训练对帮助发展学生作文能力更有效”。可见,兴趣于阅读之重要。学生的兴趣,来源于教师,具体地说,来自语文教师。“其身正,不令则从”,语文教师首先要做一个读书人,做一个有质量的读书人。能用自己读书的热情感染学生,用自己读书的渊博吸引学生,用自己读书的人格塑造学生,亲其师,便信其道,进而,让学生不断滋生以读书来改造自己丰富自己的强大内驱力。
何谓有质量的书?
利于语言积累的书。这里的语言指“语言形式”。利于语言形式积累的即利于语感培养的,这是语文学习的根。这类书籍包括:古典诗文,现当代散文、诗歌,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品,获茅盾文学奖作品等。熟读其中一些(当然最好能背诵),作文便轻松起来,正象作家巴金所言:“现在有200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海里了,虽然我对其中任何一篇都没有很好的研究过,但这么多的具体东西最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
利于语文知识积累的书。这里的语文知识是指语言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内容就谈不上表达。丰实的语文材料(内容)积淀是语文能力的源头活水。童话,寓言,历史典故,成语故事,天文地理,人情世故,九流三教,诸子百家……,这些都归于此,书海浩瀚,读书如蜜蜂采蜜,要学会归类,学会选择,有目的的读书。
利于品德修养的书。爱因斯坦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学生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是学生对价值(社会伦理,人生准则)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的情感,那是最基本的”。具有人文精神的古典诗文,现当代情文并茂的哲理散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对情操的感染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叶老对此有更深的感悟:青年人浸染既久,其精神也就渐趋高深,即使不能与作者并驾齐驱,至少也会与作者同期倾向。除此外,思想性强的文学纪实作品,如伟人传记,学者言行录,当代英雄人物事迹报告等均有很强的可读性,以人性、人道、善良、美好为基本标尺的杂志《读者》,被誉为“温暖灵魂的阳光”,也理应列为学生阅读之选。
阅读之道贵在得法——有质量的阅读有质量的书。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