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课程的一点反思

作者:佚名|  时间:2005/8/4 17:41:17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707

 

  踏上教坛至今已将近一年。作为新教师,执教的第一年,是我漫长的教学探索之路的开始。在指导老师老师和其他老师的帮助下,通过自己在教学中的反复思考与努力实践,我还是很快地进入了角色。今年高一级实施了新课程,要领会新课标的精神适应教学改革,这对我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经过近一年“摸着石头过河”的摸索实践之后,对自己的教学我有了一些思考。
  我觉得要从根本上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精神,教师必须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兴趣课外多读书。而这也的确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问题。要努力营造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敢说,敢问,敢辩,激活他们创新的欲望,使学生主动求学的欲望高涨,由此获得的教学效率也极高。新课标要求我们老师要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角,而教师的角色定位应该是一个对话者,一个教学活动的平等参与者。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是导演而非主演的角色,起到的应该是穿法针引线的作用而非仅仅是传授而已。我也领悟到作为老师,教给学生知识的确重要;但在高中的语文学习中,想要真正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要创设和谐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主体意识,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才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作为老师,要学会的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鼓励他们积极地去思考发现问题以及给予学生方法上的点拨,而不是充当他们可靠的拐杖。
  而在备课方面,包括教材的处理,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方面,对不同课型的处理侧重点都有所不同,如对诗歌单元的处理以学生多读为主,在反复诵读中去品味诗歌,而对文言文的处理则是要稳打稳扎,要求学生的翻译要落实到字词句,一点也不能马虎。另外从听课中我也渐渐领会到讲课重要的是要解决重点难点,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面面俱到反而容易造成重点不突出。而教学手段也是为教学目的而服务,不能因为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内容。因此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要逐步学会合理处理课材,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紧紧围绕教学重点设计教学思路,并且要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己教学的内容。
  另外,我也深切地体会到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平时的知识积累与教学经验的积累是多么重要。知识储备足够了,才能很好地驾御课堂。因此在工作之余仍需不断地读书充电,更新知识,加强自己的个人修养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才能轻松自如地驾御课堂,与学生进行课堂交流,恰到好处地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在师生双边交流、在学生答与辩的过程中达到教学目的。作为老师课一定要备得充分,但并不等于要把所有的知识都要强加给学生。而作为新教师,我在课堂上确实容易沉不住气,往往不自觉地就会把所备的内容一股脑地塞给学生,有时一节课下来虽讲的不少但重点不突出,收效也不大。因此我觉得以后对于自己的教学还需要不断地通过反复地经过学习——实践——反思——调整,才能逐渐摸索出真正适应新课标要求而也适合学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积累课堂教学经验,在实践中不断地成长成熟。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