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高考考前语文复习指要

作者:宝安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  时间:2004/5/31 22:23:21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005
  拿到试卷,先看作文题目,充分利用动笔答题前的10-15分钟时间审清作文题目中的各个要素(材料、简短提示语、由材料引出的话题、作文要求等),并进行初步的构思。答题钟声响起,立即将自己对作文的设想简要记录在试卷上。
  解答任何题目,首要的任务就是审清题意。特别注意三点:题目要求你回答的是什么;题目要求你怎样回答;解答各种类型题目的基本步骤如何。然后按照要求答题。
  答题时,填涂要规范,书写要工整,卷面要整洁。
  选好考试用笔,以用得顺手、字迹美观(粗细适中、出水均匀、自然流畅)为好,书写用笔应为黑色水性钢笔或签字笔。考前一段时间应该用相同的笔练习书写。
        
  第I卷选择题,三个大题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答题时一定要弄清题目要求的是选出正项还是错项。
  第一大题6个小题
  第1题考语音。高考一般不涉及声调、卷舌音与平舌音、鼻音与边音等的辨别,复习时不必过多注意这些。重点记忆《容易读错的字一览表》(高中语文第四册P229-232)、《容易读错的常用字表》、《成语中的难读字》、《108个常见多音多义字》以及自己收集整理的难读字,翻阅各种试卷的第1题,加以巩固。解题时注意运用联想回忆法:调动平时练习和考试积累的知识、联系日常用语状况等。
  第2题考错别字。复习时重点注意因字形相近而造成的错别字。复习《容易用错的成语一览表》(高中语文第四册P236—238)、《常见错别字表》以及相关专题训练。翻阅各种试卷中的第2题和自己收集整理的容易写错的字。解题时特别注意音同义不同的字,可以采用语音辨析法、汉字结构分析法和词义分析法来判定正误。
  第3题考标点。复习高中语文第三册P170《标点符号用法》、《标点符号误用面面观》,翻阅综合训练卷和模拟考试卷中的标点题。
  第4题考近义词。复习《常用易混虚词集释》、《常用易混实词集释》,翻阅各种试卷中的第4题。解题时注意研究给出的语境,明确语境的限制,可以先不看选项,自己根据语境补上恰当的词。分析近义词的细微差别,可以采用比较不同语素的方法。
  第5题考成语(包括熟语)。复习《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成语专项复习训练》、《常用熟语100例》,翻阅各种试卷中的5题。解题时回想加点词语的意思、适用对象和感情色彩等,研究语境的要求。在判断有困难的地方,可以先删除加点的词语,根据语境看留下的空缺处应该填入什么意思,再根据加点词语是否恰好表达了这个意思来进行正误的判断。
  第6题考语病。复习《语病辨析及修改》专题复习材料,翻阅各种试卷中的第6题。特别关注以下几点:否定词、两面词、关联词、判断词、介词、并列词组、关键词语的意思和语义逻辑关系、结构复杂的句子等。
        
  第二大题考自然科学类文段的阅读。
  第7题考文中重要词语(概念)的理解。
  第8题考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
  第9题考文中重要信息的筛选与整合。
  第10题考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与想象。
  各小题解题区间分明,一般是:第一题的解题区间在文本开头(第一段);第二题的解题区间在文本中间部分(第二段);第三题的解题区间在文本后部(第三段);第四题的解题区间散在全文。解答以上4个小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文段提供的信息,解题时要保持清醒,运用逻辑思维排除错误信息的干扰,方法是将选项的说法和原文的说法对照,看是否有偷换概念、扩大或缩小范围、无中生有、断章取义、颠倒因果、强加因果、以偏概全、以假当真、故意曲解、张冠李戴、可能说成必然、未然说成已然等错误。
        
  第三大题考文言文阅读。
  先将文段通读一遍,边读边思考边圈点画线,按照一件一件事情的起止为文段分层,以求整体把握文段的意思。读完后先做第14题(文言文阅读最后一题),利用第14题4个选项的说法加深对文段的理解。也可以先读14题各选项,再读文段。
  第11题考实词词义。记忆《常见文言实词(120个)》。解题时注意运用文言实词词义推断的方法。
  第12题考比较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复习《18个常见文言虚词表解》(《状元之路》P141)。解题时注意运用语法分析的方法来判定虚词的作用。
  第13题考信息的筛选与提取。
  第14题考对文章内容的叙述、分析和概括。
  复习文言文,可以从模拟试卷中选择一些文段来阅读,以求熟悉人物传记类文言文的风格和用语的特点。
  做完以上5个题后,最好将原文再通读一遍,目的有两个:其一,纠正以上解题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其二,为文言句子的翻译明确语境。
        
  第II卷主观题,四个大题11个小题,共108分。      
  第四大题考古诗文。3个小题,18分。
  第15题考文言句子的翻译。两个或三个句子,都来自第三大题的文言文段。翻译时要根据文段语境来整体理解句子的意思,特别注意译出句子的主语(话题)和句子的语气,还要注意对关键点(活用的词语、通假的词语、省略的部分、倒装句式、被动句式等等)作出恰当的处理。尽量直译,即使翻译得不够通顺也要力求直译。
  第16题考默写。4分。三个小题选做两个小题。复习默写资料或教学大纲要求背诵的诗(30首)文(10篇)。答题时注意书写工整,不要错漏,错漏一字即没分。
  第17题考古诗鉴赏。6分。复习《高考古诗鉴赏的出题方向与答题句式》。答题时突出要点,三言两语,简洁明快,不要花太多的时间在写字上。
        
  第五大题考现代文阅读。4个小题,18分。
  本题选文是文学性较强的散文,主要考查理解、概括、分析、鉴赏、评价。
初读文章,要根据文章的标题和所写的具体内容整体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结构特点。要注意研究段落之间的关系和物象之间的关系,弄清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有象征意味,一定要弄清其象征意义。
  再认真审题,准确把握题目要求你回答的是什么类型的问题(理解、概括、分析、鉴赏、评价)、这个问题是针对文章的哪一个方面或哪一个部分提出来的以及应该从什么角度回答这一问题。
  回到原文中去思考,在组织答案时要估计文字的多少和要点的多少(可以根据题目的分值来估计答案要点)。只要可能,就应该分点回答。答题语言要尽量简洁明快。
  可以先做21题,在选项说法的帮助下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18-20题可能考下面几点:
  一、理解: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理解类题目针对的是文中重要的词语或句子。所提问题属于“是什么”。
用语境还原法从“美”求“真”命题人选择的设题点一般是作者为了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用文学化处理过的词句。读者理解时的思维是反文学化,即根据原文语境,将用文学手法美化后隐藏起来的意思还原出来,直接、明白地说出文学化词句的含义。作者写作时运用语言文学技巧追求表达的美;读者理解时穿透语言文学技巧洞悉词句的真。答题步骤:①找理解点——从所要理解的句子中找出理解点。②解释词语——本着词义在语境的限制下生成的原则理解词语。③替换翻译——将词义代入句中翻译句子。
  二、概括: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概括类题目针对的是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所提问题属于“是什么”。
从“具体”到“抽象”命题人选择的设题点一般是文中形象化或具体阐释的内容,概括就是要从形象中获取意义,从具体阐释中得到抽象的观念。概括类题目的设问方式为“对某方面内容作怎样的概括”。其设问应具备三个要素:概括的对象、概括的方式、概括的行为指令。答题步骤:①审准设问的三个要素。②确定答题的原文区间。③根据原文分点概括。④组织语言清晰作答。
  三、分析: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分析类题目针对的是文章的结构思路。所设问题属于“为什么”。
  使“隐含”的“显现”分析类题目是将隐含在文章行文中的前后联系找出来。这类题目的设问方式一般是从原文中抽取一个在文章结构思路方面具有领起、提示、过渡、概括、总结、提升等作用的语句,提出“为什么这样说”的问题。这类题目表面上要求回答“为什么”,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文章结构思路的分析,因为只有沿着文章的结构思路,才能找到这句话与上下文的联系,才能明白作者为什么这样说。答题步骤:①在原文中找到题目抽取的那句话。②思考这句话在文章结构思路上的作用。③在上下文中收索这句话的依据。④根据问题组织答案。
  四、鉴赏: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鉴赏类题目针对的是散文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所设问题属于“怎么样”。
  l 形象
  叙事写人和写景状物类文章都具有形象性特点,文章中写到的人、事、物、景都属于形象。这些形象写进作品,浸透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在鉴赏形象时,要透过形象,洞悉作者的思想感情。首先要弄清形象的特点,其次要研究作品中多个形象之间的关系,然后考虑形象蕴涵的思想感情。
  l 语言
  语言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要鉴赏语言,既要研究语言形式的美,又要解读语言内容的真。答题时必须说明所要鉴赏的语言在“内容方面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和“在形式方面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两点。表达技巧
  这类问题涉及面很广,细分起来包括行文构思、修辞特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答题时需说清楚“所用的表达技巧是什么”和“用这种表达技巧有怎样的作用”两点。五、评价: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类题目针对的是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所设问题属于“你认为如何”。
在高考试题中,这类题目在主观题中还没有出现。如果要命制这类题目,一般会采用开放性强的设题方式。既然是评价,要回答的是“你认为如何”的问题,答题就应该分三个步骤:①提出自己的看法,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②结合作品谈支持自己看法的依据。③总结重申自己的看法。
第21题多项选择题,涉及文章内容与形式的理解、分析、综合、评价与鉴赏。答题时注意辨别选项的出错点,关键是要细心。
  翻阅《散文阅读》专题复习资料和各种试卷中的散文阅读题。
        
  第六大题考语言运用。3个小题12分。
  第22题可能考语病修改、语句排序、语言转换等。除了注意病句的六种类型外,还要注意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以及语言风格的统一、话题的一致、音韵的和谐等。复习《连贯》《简明》等专题材料。
  第23题考语段要点的概括。复习《压缩语段》专题资料。解题时注意步骤:分层、概括每层要点、组织成句作答。
  第24题考句子仿写。读题时既要弄清题目对所写的句子在内容、句式、修辞等方面明示的要求,也要揣摩例句行文思路和句间关系,以求弄清暗含的要求。最好是将明暗要求全部分点列出来。答题时既要切合要求,又要打开思路。复习《仿句训练》,可以再读一读《妙语集锦》。
翻阅各种综合模拟试卷第六大题。
        
  第七大题考写作,1题60分。
  25题考话题作文。特别要注意审题,文章内容一定要在话题限定的范围之内。题目所给的材料非常重要,一定要紧扣材料的主题和提示语的要求来构思。在文章的相应地方,要明确地点题,决不要模模糊糊。行文中能够用原材料的地方要尽量用上,当然决不能照抄,要用自己的话从自己的写作角度去转述和分析原材料。
  作文要尽量用事实和形象来阐明深刻的道理。写作时要充分放飞自己的思绪,提取记忆深处的各种典型事例,用思想的红线贯穿丰富新颖的材料,做到精神丰富,思想深刻,激情澎湃。
作文的开头、中间、结尾要注意点题。
  语言要尽量通畅、优美,注意运用灵动的句式和丰富的修辞。
采用电脑扫描评作文,作文一定要写在规定的格子内,书写一定要工整清晰,不然,在显示屏上,评卷老师就无法看清楚。
  “我”是历史向未来延伸的桥梁。因为,悠久历史凝结成“我”,美好未来从“我”出发。
  “我”是社会与世界的聚焦点。因为,复杂社会塑造了“我”,大千世界因“我”而精彩。
  不管写什么作文,都要从自己出发。从“我”出发去思考历史,从“我”出发去憧憬未来,从“我”出发去认识社会,从“我”出发去关注世界。
  记住:只有写出了“我”之真情实感的文章,才是真善美的文章;只有写出了“我”之精彩的文章,才是精彩的文章。
        
  祝大家:胸有成竹
  马到功成                                            
  宝安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
   2004年5月15日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