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特立的山——教《始得西山宴游记》有感
作者:张闻跃| 时间:2005/8/26 7:19:06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557
我一直在办公室里写着教案。《始得西山宴游记》。很完美的一篇文章。无一处浪费的地方。字词。注解。翻译。我都整理完了。对于教参中的一个地方说,西山原本并不十分的突出,是一座平常的山,我陷入里沉思。我悟出了,这或许正是西山伟大的地方。柳宗元的眼里本是没有什么山的,倘若有的话也是他自己。他就是一座山,一弘潭,一方天,高低大小俗美其实是无所谓的,所谓的只是他的心绪,他的不平,他的空有经天纬地之才却不遇的无奈。
柳宗元这名字在我心中不由得美丽起来。
“唐宋八大家”的称谓,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可是,却没有今天这样的“互动”。一个伟大的人,用八篇文章给一个叫做“永州”染上了历史的印迹。仰天高歌,隙目遐思,悠悠乎与颢气俱,洋洋乎与造物者游。天人合一,物我两忘,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好境界,好气魄,好一个文人!柳宗元。倘若柳兄从没有做过什么大官,不知道还会不会有这样的神遇?公元809年。公元2003年。那一年是唐朝。这一年是个有网络的世界。2003-809≡1194。一千一百九十四年。这中间会有多少硝烟,多少雾霭,多少柔情,多少悲哀,多少朝代的更替,多少物是的人非!
柳宗元,你好!
那西山的顶端,自然不会有你静然凝坐的身姿,可是我还想知道,倘若我真的见了你,那随风飘动的须发,是漆黑,还是斑白?夜又苍茫,是否依然忘归?
是岁元和四年。
是年2003年。
这千年的相聚啊!让我委实地感动了。流传了一千年的声音,穿透了历史,带着诱人的沧桑,字与字间,行与行里,我为之感动了。无论这世事怎样的变化,无论那高山怎样的变成海洋,无论那海洋怎样的变成山川,人生中那片刻的宁和,涅槃的感觉,羽化的欣喜,忘却的追求,与万化冥合啊!我委实地被感动了。
臆想。耳边是欧欧的风声,吹动了我的头发,我衣衫,可惜,我没有蓄下飘然的长须。云,在我脚下演义;天,我一伸手就摸得了。山临绝顶了,再放眼那世界,一切的恩恩怨怨,一切的斤斤计较,都如那山底的一切变得“尺寸千里”了,变得无比渺小了。特立独行。我很喜欢王小波的这个词。这里就是它的出处吗?
山是一座特立的山,但是它不能独行!
人是一个特立的人,但是他应该独行!
柳宗元,你好!
我知道即使我长途跋涉登临了永州的西山,也自是不会再与你相遇,可是你那忽然临顶的感受,我在我这平凡的一所小学校里也感受到了。你临顶,可以歌赋置酒;我自是无你的才华,无你的酒量。再说,学校里也不许饮酒;不过,我可以把你的文章,你的心思,你的际遇,讲给一群很可爱很可爱的孩子们听来,他们或许悲哀,或许振奋,或许凝然,或许他们也如你我一样走至千年……
你不归!
我无悔!
再次拿起那厚厚的《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我从没有这样心平气和地读着,仿佛这书就该是我的“西山”了。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读,读于是乎始!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