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复习学案编写思路
新世纪开始,全国普通高考要实行3+X的考试摸式。因而,我们今年所带的高三年级也是3+2模式的最后一年。这种形势,对于本届的高三学生来说,将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学生大都有背水一战的势头。我们老师怎么办?作为三大学科之一的语文,怎样提高学科成绩,进而提高总体成绩呢?我们语文组的老师们在借鉴兄弟学校的经验后,认真分析了我们的教学实际,采取了如下的措施:
一、编好复习学案
学案导学是我校的教研课题。学案的设计必须具有使用性和可操作性,应该更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能力。我们在分析了近几年的普通高考试题和上海等地的试题后,确定了编写学案的大体思路,根据这个思路确定了学案的基本模式。本着一个原则:目标明确,落实基础,渗透考点,培养能力。编好学案。
1、确定明确的目标
复习目标,就是学案的纲,纲举才能目张。要求目标要有针对性,要把本单元的基础知识和高考点结合起来。一般确定三点:①本单元知识点,②高考的一个小知识点,③单元能力检测。目标的确定必须从复习的全局出发,循序渐进的落实高考点,必须在讨论的基础上确定。
2、梳理本单元的知识点
课本是学生手头的主要资料。书本知识是学生的主要知识来源,高考试题的命题依据。认真的对本单元知识点进行梳理,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对学案中本部分练习题的设计,要求大家紧扣课本,并参考市编教材中有关部分练习题边要附有做题指导。让学生在知识的积累中,迁移能力。
3、热点考题解析
本部分内容的设计,主要来源于近几年的高考题。学案的编写人根据本单元渗透的知识点,将典型试题从高考题中选出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试题作认真的分析。把试题的考点、难点,做试题的切入点,在分析的过程中排查清楚,让学生明白此类试题考查的试题类型,掌握此类试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以提高学生做此类考题的能力。
4、拓展训练
本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熟悉了此类试题的题型,掌握了解决这类试题的能力后所进行的能力检测。对于这种题,老师们需要对手头的资料作认真的分析,综合,精心筛选,将知识性强,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能力地试题选入学案。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好拓展题,巩固所培养的能力。
二、利用学案,有计划的进行复习
复习学案,是我们语文老师共同努力的产物;利用学案指导复习,是我们的主要复习方式。为了避免盲目性,我们针对学生的实际,参照市编材料,在教研室杨老师的指导下,将课本分为三个阶段来复习。即1、2册一个阶段,3、4册一个阶段,5、6册一个阶段。每阶段根据文体分为若干个大单元,每个大单元又分为若干个小单元,每个小单元一个学案。(共计十二个大单元,三十七个学案)每个大单元复习完后,安排一次检测;每个阶段完成后,进行一次综合检测。试题一般由韩军老师出,阅卷全部采用流水作业。这样,第一轮复习的时间基本安排在十八周内,大约在二月底,三月初完成。
三、配合学案导学,采取辅助措施
1、指导阅读。
阅读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忽视了阅读教学,就会使学生的写作成了无源之水。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也就成了无本之木。为了达此目的,年级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学生在读好课本的前提下,读好〈阅读〉周报。(〈阅读〉周报选载的文章,是我们全体老师 经过精心挑选的优秀的文章;是老师们根据本周的写作内容,有目的的进行剪贴,配合写作的一种小报。目前已编辑了三十期)各班的课代表根据各班的需要,还可以有计划地到图书室挑选一部分图书,让学生根据需要阅读。学生将读过的内容写到读书笔记上,并写出自己的体会及评价,老师定期检查,、督促,让学生读有所获,学有所得,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
2、指导写作
写作部分,在搞考试卷中占有相当大的分量,学生的写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他的总体成绩,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我们除了有计划地安排好写作内容,拟定好写作题目外,利用电视广播的形式,向学生进行了各种文体的写法指导。韩军等几位老师每次作文后都将优秀的作文打印出来,附上评论,发给学生,让学生借鉴,以此纠正学生在学写作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写出较为规范的作文。在此同时,号召学生写好学习札记和读书笔记,教师认真批阅,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保证了学生的写作题材的积累,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并要求卷面整洁,书写工整,争取试卷的卷面分。
3、开展各种形式的演讲活动,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各班课前都安排三分钟小演讲活动,内容大都是成语的使用和对名言的理解。这种活动不仅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提高作文的名言效应。年级也统一组织了多次大型的演讲比赛,我们将演讲稿打印装订成小册子的形式发给学生。使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都得到提高,也培养了他们灵敏的思维能力。
以上是我们的复习思路和具体做法,有许多的不足之处,特别是学案的编写,虽然是费了很大的力气,有与水平有限,一定会错误百出,不能使老师们满意。为了明年的高考,希望老师们多提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使我们的学案更完善,更有利于学生。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