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课前口语训练,锻炼学生多种能力

作者:宁波万里国际学校中学 邓 颇|  时间:2005/8/28 21:29:54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081

 

  现行高中教材,专门编有写作、口语交际单元,可见,这已将口语训练放到了与写作
并重的地位了。
  针对这一要求,我们高一语文组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我们在不同的班级分别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尝试。一种是课前推介优美时文,一种是就我们学习生活中热点问题自由命题,进行课前演讲。与常规活动方式不同的是,两种形式都加了几点难度要求:
  1、 选文要求文质兼美,演讲的内容要有针对性,联系生活实际,能给人以启迪。
  2、 美文朗读或课前演讲要控制在三分钟之内。
  3、要从班级中选出一位同学(或老师)作为挑战者,其任务是在听完课前演讲或美文朗读后对所介绍文章提出听读质疑;班上其他同学也同样可以参与质疑(时间在两分钟之内)。
由于这些有明显导向性的要求,加之按学号轮流参与这项活动(或按小组轮流上台),自然地引入了竞争机制,这项活动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重视,课前的几分钟口语训练,常常因为生与生、师与生之间面对面的交锋,迸射出一串串智慧的火花。
  很明显,这种口语训练活动,在多方面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第一.阅读能力。
  采用第一种形式的同学,要想有一篇好文章供大家课前欣赏,赢得同学尤其是评委的好评(每次都由语文小组长担任评委,按照统一标准评分),事先就得有充分的阅读准备。于是,常常能看到同学们为准备一次活动而阅读《青年文摘》《读者》《美文》《心灵鸡汤》等优秀杂志、书籍。另外,除了选文准备,每位参与者都会对所选文章进行仔细的分析,深入的思考,以备挑战者质疑发问。这种阅读能力的培养,往往是平时听课所难以达到的。
  第二、写作能力。
  采用第一种方式的学生,通过对所选美文的阅读分析,通过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质疑交锋而对于所选文章的深刻理解,对其写作能力的提高无疑也是很有帮助的;而选择第二种形式的同学,对他本人来说,更是一次不同寻常的写作锻炼,对别的同学的写作同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第三、口头表达能力。
  口语训练评分标准,是参照教材要求设计的,因此,课前口语训练,对于规范同学们的口语表达,提高大家的口头表达能力有很好的导向作用和促进作用。美文朗读,锻炼了学生的诵读能力;听读质疑、课前演讲,更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辩能力。
  第四、合作能力和参与竞争的意识。
  这种训练形式,因自然地引入了竞争机制。男生与女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自然地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尤其小组形式,一个同学的上台,他代表的已不仅仅是个人了。因此,材料的选择分析,往往是全组参与,共同帮助准备,这对于小组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积极参与又是一个很好的考验。
第五、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苏霍母林斯基曾经说过,“最好的教育是学生的自我教育。”由于课前口语训练选文要求文质兼美,既要有文采,更要有启迪意义;加之老师的有意识引导,同学们的选文大多很有针对性和教育意义。尤其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听读质疑时,选文者总能就自己精心选文的目的等发表自己精彩的见解,或引人深思,或激励大家斗志,或让人真情感动,一次成功的口语训练活动,实际上又是一种很好的学生自我教育过程。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