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语训练的几点思索

作者:紫色风铃|  时间:2005/8/29 11:41:38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769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伴随着课程改革,教师的角色也在发生变化。以前我常常觉得授课主动权在老师手里,课堂上“我讲你听”比较多,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尤其是对他们表达能力的训练。二零零三年,我接了一个新的班级,面对一张张渴盼知识的面孔,面对着崭新的语文教本,通过对新课程的学习,我在教学中,特别是口语训练中进行了一些研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收获。
 这个班的学生有很多来自农村,性格比较内向。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更喜欢做练习题,对口头表达兴趣不大,信心不足。我觉得语文课堂有其学科的特殊性,应该给更多的同学锻炼自己,展现自己的机会。为此,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新的班级刚刚组建,同学们之间还比较陌生,于是我提出了做自我介绍的要求。在活动开始之前,我做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比如: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意识到口头表达的重要性,同时鼓励他们利用这个机会介绍自己、熟悉同学,尽快地融入这个新班级。我还告诉他们了一些“自我介绍”的方法和要点。结果这次活动开展得非常成功。在一个晚自习的时间里,按照座位的先后顺序,同学们纷纷登台表演。有的同学介绍了父母为自己取名的缘由,使同学们一下子就记住了他;有的同学介绍了自己的性格特点,表达了希望和同学们和睦相处,共同进步的愿望;……在讲台上,有的同学侃侃而谈,有的同学稍显拘谨,我在一旁认真聆听,仔细观察,常常用适当的话语赞扬他们,鼓励他们。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很多同学的自信心增强了,语文课堂参与意识也提高了。于是我趁热打铁,在我们高中语文新教材的第一个诗歌单元的学习结束以后,结合即将到来的八月十五中秋节,在班上举办了一次以“中秋明月”为主题的诗歌朗诵比赛。发动学生收集资料,帮助他们找寻资料,从班上挑选了一位学生主持人,还让四个小组自己推荐小组主持人,这一切都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热情。结果朗诵比赛超出我的预料。有配乐诗朗诵的,有分角色合作朗诵的,有朗诵和唱歌相结合的,还有小品加学生自创诗歌的精彩表演……让一旁的我大开眼界,同时也让我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能力。我知道,人的潜能是巨大的,如果一个班级中所有学生都积极地去思考去研究,他们放出的能量是任何个人都无法比拟的。
  其次,在积极组织课外活动外,在课堂教学中我也非常注意以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言,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教学中,我和学生都收益颇多。比如在教授《祝福》一课中,我提了一个这样的问题:祥林嫂又没有反抗性?学生对此很感兴趣。有的认为有,有的认为没有。大家各抒己见,教室就像一场辩论赛。为了说服对方,他们细心的阅读小说,认真地钻研,问题越谈越深,我在一旁也适时地加以引导。最后,作总结发言的同学指出:祥林嫂有对命运的抗争。被虐待、被出卖、她挣扎过;面对讥讽、面对侮辱、面对伤害、她有过无言的抗争。但她的反抗是自发的,是不彻底的,还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她并未认识到封建思想、封建礼教是摧残她的主要敌人。这个答案让我意外的同时也让我高兴,我看到了同学们思想的火花。在学习《边城》时,我组织学生观看了影片。为了让学生更熟悉故事情节,第一节课我做了一个复述练习,采取接龙和补充的方式,鼓励学生们积极发言。通过这个活动,不仅达到了熟悉小说的目的,还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他们在复述的过程中也加深了对小说的人物形象、语言风格、以及主旨的理解,为下一节课的分析做好了准备。在讲《庄周卖水》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充分预习,并且布置了一个小课本剧的表演作业。把它交给科代表组织,要求他们讨论文章的主旨,根据课本设计场景,编写剧本,挑选演员。三天后,在语文课堂上我看到了他们的表演,让我倍感自豪的是:通过反复阅读和认真钻研,学生们对文章的把握非常准确,表演也十分精彩。弃文从商的庄周,西装笔挺的办事员,长发披肩洋味十足的女秘书,有着经久不息的笑容的吴主任,甚至那条小鱼,都被他们表演得惟妙惟肖。而且学生们还查找了资料,比如“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南华经》、《秋水》等都被他们有机的融入了表演中,很好的体现了这篇杂文语言上庄而能谐,谐而能庄的风格。由此,我深切地意识到:在新时代的课堂上,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通过努力,我欣喜地看到大多数同学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感到条件基本成熟后,我在班上开展了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活动开始时有些学生还稍微有些紧张,为此,我非常重视在他们演讲后自己的简短讲评,努力找出该生的优点。不善表达的,我就赞美她内容的精美;开朗大方的,我就赞美她的从容镇定;并且表达出我对第二天演讲的同学的殷切希望。后来,我们的三分钟演讲活动越来越精彩,成为很多学生展现才华的园地。在这里我也不断发现同学们的亮点:拔河比赛胜利了,就有同学生动地描述比赛,赞扬班集体的凝聚力;篮球比赛失败了,就有同学找出不足,鼓励队员;月考将要到来时,就有同学激励大家的斗志,鼓励同学们勇敢地面对人生路上的每一次挑战;发试卷了,就有同学认真分析,鼓励后进;同学生病了,就有同学用演讲送去关心;开家长会了,就有同学谈论对“父母心”的领悟……一点点体会,一份份心得,三分钟演讲成了我们师生交流的重要通道,成了展现学生才能的重要舞台,成了大家积累知识的有效途径,成了我们语文课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在教学中我越来越深的认识到:在口语训练上的突破,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非常重要,对搞好语文教学也很有意义。教学之余我常常想,二十一世纪已经到来,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使学生拿到一纸文凭,更重要的是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教育不再仅仅只是为了适应就业的需要,而要贯穿于学习者的整个一生。作为一名教师,责任重大,我们应认真思索,不断创新,找到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欢愉。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