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浇铸灵魂

作者:徐婉莹|  时间:2005/9/12 12:13:27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534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妞斯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因为,教师的神圣天职不单是“传道、授业、解惑”,更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怎样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呢?我们的回答是——用挚爱铸造灵魂!我们的行动是——在教学生涯中,多少个日日夜夜,埋头苦干,守住清贫,只想用诚挚的爱心,培育出芬芳的桃李,用汗聚的渠水,浇开飘香的繁花。
  在人的生命基因里,早已埋藏了爱的密码。每一位正常的父母,必然钟爱自己的孩子,这是人,不,是每一个生命体的本能!当一位柔弱的母亲舍身扑向猛虎,只是为救出虎口的婴儿,我们看到的正是“爱的本能”爆发时显现的无穷能量。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爱不仅是父母的本能,更应该是每一个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这种爱要比父母原始的、本能的激情更伟大、更崇高,这是种挚爱。所谓挚爱,就是把学生当成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满足其需要,引导其发展。教师行为的最高原则,是启发而不是灌输,是管理而不是管束,是激励而不是包办。梁启超说过的一句话:“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试问哪一位教师肩上不背负着学生——这些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和责任呢?但这样的苦,又是怎样的一种自豪和甘甜啊!而这一切又都不能没有爱——一种纯粹的爱、科学的爱、理智的爱!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教育目的的表述是:使受教育者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与他人合作。教师的挚爱就是从基本的品德与做人入手,着重进行最关键的品德教育,这就是诚实。诚实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基石,也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德,小到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大到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一个诚实做人的基本态度,他再有成就,也是虚伪的,从本质上讲,是对社会有害的。同时,明礼是诚实、诚信的前提。“学高信为师,身正堪称范”。学生时代正是世界观、品质、性格形成阶段,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同时,这个时期的学生又具有“向师性”强、可塑性大的特点,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通过他们的眼睛在心灵的底片上留下影像,对他们的精神世界起着无声无息的作用,就好比一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因此,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用爱心引导学生“明礼”,做到“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动、非礼勿从”,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点燃他们心中的火种。
  学科教学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中心工作,千方百计搞好教学是用挚爱铸造灵魂的具体表现。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更要有对事业的满腔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首先,教师要对所教学科的知识有足够的积累和把握,始终保持对本学科浓厚的兴趣和不懈的钻研精神;其次,教师要具备理解和引导学生的教育规律性的知识,保持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动创造性,而不应该在教师生涯中把自己的“一桶水”掏干,或将自己作为“蜡烛”燃尽。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要力争成为一个积极的进取者,成为一盏“长明灯”,才能在教育中体验到创造性工作带来的充实和愉悦,才有可能去更好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外外是楷模。教师要有“乐于清贫、勇于奉献”的精神,“清贫”乃无私,“奉献”乃无畏,无私无畏才能受到学生的尊敬,才能铸造出学生的高尚灵魂。让我们教师的挚爱如同开渠引水,以涓涓细流,浇万亩良田,育草沐稼,灌祖国花朵的灵魂!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