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双边活动——双赢效果

作者:中原油田二十中学 晁利英|  时间:2005/9/18 9:07:21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505

  学生生长靠教师生长给予,教师生长才能教出活灵活现的学生。
  ——题记
  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迫使实行课程更新,新课程理念的推行促使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通过学习新课标,我对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既"教"与"学"是双边活动,就应达到双赢效果。
  带着这种新的教学理念,对自己的工作实施了一些革新措施,收到了出人意料的效果,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师教得愉快轻松,情感上师生和谐愉悦,收获上师生共同成长。
  一、备课方法的革新
  以前备课以教参为标准,翻开课本就对照教参,缺少与文本直接对话的过程。现在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先与文本直接对话,用自己的情感经历去初步感受作品,针对课后思考重难点,然后再翻开教参明确重难点,不完全以教参为依据,融入自己的阅读感受,思考怎样才能攻克阅读中的疑难。总之,就是把教学中的主要精力放在备课上,增强对教材的调控能力,精心准备既能引发学生兴趣、又能帮助简化阅读难点的课件。
  另外,备课时还要注意参考每节课所填写的反思记录卡,以便吸取上节课的经验,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课堂教学的革新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阵地,好教师如阵地上的指挥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予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究知识、获取知识。为达到这种效果,我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多媒体为教学辅助手段。如教学《紫藤萝瀑布》,在对课文整体感知的过程中,先让学生默读,想像紫藤萝的灿烂茂盛,再进一步让学生听读,观赏媒体画面,印证想像内容。这时候,抒情的音乐,灿烂的藤萝,流动的瀑布,以及一树藤萝、一穗藤萝花、一朵藤萝花的特写镜头依次展现,既能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又能进一步感知语言的魅力。在此基础上小组合作对课文进一步赏析,欣赏作者的文笔,哪些句子形象鲜明如在眼前,哪些句子有画面中展现不出的内容,学生就会进一步体会到语言文字的神妙之处,原来人的情感与自然的融合,竟会产生如此生花妙笔,就是高明的丹青国手也未必能够穷尽《紫藤萝瀑布》一文所包含的意蕴。如此一来,对怎 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也有一定的引导,水到渠成之时,就让学生模仿写作。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处在点拔、引导的地位,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究语言的妙处,学习怎样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了学生阅读鉴赏的能力。
  当然,文本内容不同,每节课也都有不同的侧重点,关键是要保证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注意维护、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师适当的点拨下,引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
  此外,每节新课都留大概十分钟的时间,由学生对文本阅读质疑,质疑的问题大家各抒已见,解决不了的教师再给予点拨。这时的课堂可谓精彩纷呈,百花齐放。
  三、作业的革新
  作业的设置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为课堂教学服务:注重知识的拓展,对问题的探究查找,能力的培养。同样以《紫藤萝瀑布》为例,在充分赏析语言的基础上,可以布置学生去观察实物,进行仿写,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爱莲说》布置画一幅有关“莲”的图画,培养学生的感知和绘画能力;《月亮上的足迹》一文给学生网址,让学生上网查找第一次登月的有关资料,以及对月球介绍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孙权劝学》给学生剧本模式,让学生把课文改编成剧本,课下用文言和白话的两种形式排练表演,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学了《绝唱》一文可以推荐名曲给学生欣赏,《高山流水》或者《二泉映月》、《蓝色多瑙河》,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学了《大自然的语言》注意积累一些农谚,《口技》搜集相声、小品里的口技表演段子,从而培养学生的积累能力;学唱《愚公移山》,发掘学生的演唱才能等。作业的类型有:查资料,搜集积累,仿写,绘画,学唱,表演,欣赏……形式新颖,花样多巧,可分层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积极性、主动性,既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又给学生减轻了书面作业的负担,对这样的作业学生乐此不疲。
  以上每一环节的实施都以教师的教学机智为基础,教师教学机智的培养要求教师积极动脑,广泛阅读积累,大胆改进创新,这是一个源源不断的脑力活动。辛苦之余,我欣喜地看着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着,并由衷地感到自己心灵的欣慰,感觉到为人师的自豪、满足。记得有位教育专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学生生长靠教师生长给予,教师生长才能教出活灵活现的学生。通过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我尝到了这种交互生长的快乐。是的,教师不应只是蜡烛,而应是太阳,一边放出自己的光和热,一边在不断吸取积蓄能量。教学的“双赢”效果,乃是教师追求的至高境界。以上的点滴做法仅供同行商榷,我将为此不断努力。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