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要点和学校工作计划,以提高语文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奠定基础,力争完成学校下达的各项考核指标。
二、 工作目标
1.以科组为龙头,组织学习《全日制普通(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树立信息时代新的语文教育和教学观念,确立以主体教育思想为核心的跨世纪的语文教育发展观,寻找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发展之间的张力,教学观念与时俱进,注重教学方法的先进性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增强深化学科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采用切实可行的个人学习和集体学习相结合、分散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法,以期收到学习、工作互相促进的效果。
2.继续开展优化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教学活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要紧紧围绕“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评价”,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力求形成理性思考,摸索具有一定操作性的实践模式。在目标、结构、过程中,以优化教学过程为核心,抓住教学的关键,也就抓住了教学的中心环节。
3.抓好备课组的建设,明确备课组长的职责,规范备课组备课研讨要求。
备课组是任务实施的最小单位,备课组活动经常,有中心人物起作用,其教学质量就有保证。要定期集体研究教材和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切实整体提高各年级的语文教学质量。
鼓励备课组互相听课、上公开课,听课后加强研讨,实事求是评头品足。
4.要保质保量地落实常规的语文积累工作,完成应有的训练和作业。
要求所有年级要保证学生一定的阅读量,对阅读量有硬指标,每学期至少要把语文读本读完,每一位学生阅读不少于一种(本)课外读物(像《读者》、《咬文嚼字》和中外名著等),每周一篇课外练笔或剪报、评报。作文,则一定要有堂上作文,且不能少于规定的量:初中作文每学期8篇大作文。要配合阅读搞好阅读评价,方法视学生情况而定。
5.关注学科前沿信息,追踪改革热点,要紧紧围绕中考发展的新形势和要求,搞好年级阶段性测试的质量分析,排查教学薄弱环节,制定详细的弥补措施。
6.加强对初三毕业班教学工作的研究和指导。
关注中考的变化,组织全科组老师深入研究中考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和施教对策,通过科学而有效的备考去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应考能力。科组要为毕业班提供最新信息和具体指导。
7.深入研究“考试学”,本学期科组安排专题进行有关命制试题的研究工作,从科学性、规范性、准确性等方面提高检测的效益。
8.举办全校性的语文知识竞赛,增强学生投入语文积累、提高语文修养的积极性。
9.建立与校外兄弟学校教学教研工作的联系。
拟与同层次学校的语文科结成“兄弟科组”,定期进行教学观摩、教研交流。本学期争取安排一次外出观摩学习活动。
三、 具体工作与措施
1、 以认真务实的态度积极参与课程改革。
初中各年级一方面要严格按照新课程设置要求排定语文课,做到依法治教。另一方面要以认真务实的态度参与课程改革,坚持把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手段、新的评价标准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优化课堂结构,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尽快地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鼓励教师勇于改革,努力提高实施课程改革的能力和水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要重视基础,培养能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推动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2、 继续抓好教学质量的目标管理,加强教学的过程管理。
没有质量就没有地位,就没有生命力。一个学校是这样,语文学科也同样这样。
① 根据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情况,制订出本学期各年级教学质量目标,并落实到各个备课组。重点抓好初三毕业班的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质量目标的落实。
② 加强教学"五认真"工作的检查力度,加强对薄弱年级的研究、帮助,督促有关教师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从而来提高教学质量。
③ 鼓励教研组任课老师切实做好课内外提优补差工作,重点是提高堂课效益
④ 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智慧。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① 对新上岗教师制订出三年的培养计划,努力实现"一年过关,二年达标,三年出成绩"的培养目标。
② 继续做好新老教师帮带结对工作,让新教师每学期上好一堂实践课,对他进行辅导,进行评价,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③ 加强理论学习和培训,在本学期安排3-4次理论学习。学习新课程标准,学习先进学校的教改经验。
④坚持"五看",要看其实绩、看其发表的论文、看其工作量多少、看其培养青年教师的成绩、看其公开课的水平。
4、 加大教研组的建设力度,争创市级先进教研组
① 组长本人要明确职责,起好带头作用。
② 加强对备课组的管理,在统一进度、集体备课、统一测试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个性,学生之间,班级之间的差异性研究,提高对学生进行教学的针对性,缩小学生之间,班级之间的差距。
③ 订好教研组,备课组工作计划,听课开课计划,教研活动要正常开展。在突出实效性的基础上,加强对新课程的研究力度,营造积极参与,共同研究,共同提高的教研氛围。
④ 做好先进教研组有关资料的积累,保管,总结工作,为争创市级先进教研组奠定基础。
四、业务活动表: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