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之随想曲——由家长一席话引发的思考
作者:市三中 许新妍| 时间:2005/9/21 19:26:22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388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的主要内容。笔者就阅读这方面谈谈如何得学生心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注重相互关系的阅读
心理语言学认为,阅读是一个信息接收和加工处理的心理过程。读者已有的生活经验及社会文化背景知识为依托,利用视觉和情感对文章的字、词、句进行解码,进而逐步理解整个语篇的意思。在此过程中,作者-文体-读者便构成了阅读交际过程的三个要素。阅读教学是在老师的导引下,学生灵魂沉潜于文本的字里行间,流连于作者的墨韵书香的精神情感。马克思说:“语文是思想的直接现实。”阅读说到底是读者与作者间的对话,心灵情感的交流。基于上述认识,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应努力注意师与生、生与生间的人际关系,努力调控课堂情绪和气氛,激活思辩的火花,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使他们在思想的碰撞中迸发灵感。
二、不限范围自由的阅读
当今的社会里,书刊浩如烟海,信息日新月异,任何人都不可能全部读完和收集。为了尽可能多地获取知识信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学语文的兴趣,笔者认为应该不限范围的阅读。由学生自己选择刊物,自由支配时间,自由采取阅读方法,自由地去领悟。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学生主动灵活地在丰富多彩的多元化空间里随意阅读,其惬意是无可比拟的,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但不限范围自由阅读也要讲究“度”,这就需要语文教师精心设计好“导”。
1、经常性向学生推荐一些报刊杂志。例《读者》《青年文摘》《中学生阅读》《环球》《海外文摘》《时尚》等。林清玄、毕淑敏等细腻醇厚的散文。甚至是一些内容阳光,文画优美的动漫刊物也可推荐给学生。
2、介绍读书方法向学生。例选择法、借助法、跳读法、搜捕法等。也可指导学生以作卡片、摘抄、读书笔记等方法储存信息,养成阅读好习惯。或者直接让学生在原文上把自己认为优美的哲理性强的句子圈圈点点,也可在旁边作批注,写点体会等。
3、开展多形式活动进行阅读交流。例可让学生谈谈心得体会,进行摘抄、读书笔记展览,评出优胜者;开展辩论比赛,朗诵比赛;利用晨读每天一人进行5分钟演讲等。
三、巧用空间的阅读
要使语文阅读处处在,时时在。笔者认为可巧妙地利用学校空间为其宣传。以俘虏学生阅读的心。例:可让学生摘录名言警句一段富有哲理的话,然后贴在课桌上;也可利用黑板报设计一些栏目,如名篇连载、文海拾贝、新书推荐(并附上推荐人姓名)等,以此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也可精心利用好“文学角”,把一些学生的优秀读后感心得贴于其上;也可利用“图书角”借助班费订阅一些优秀刊物供学生借阅;也可张贴一些名人字画于墙上,既美化了环境又渲染了文学气氛;也可利用校电台、电视台播放一些散文名篇欣赏的音像制品。
四、网络资源下的阅读
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已经得到较为成熟的应用,我们也可利用网络资源为语文阅读服务。教师可制作个人主页,使相关的语文阅读内容在网上发布,学生可在网上按照教师的指导或教师指定的内容进行自主阅读。为了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沟通,可帮助学生申请建立电子邮箱,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沟通信息、反馈信息。如若学生有好的作品也可上传推荐。还可通过BBS进行某个文字主题的专题讨论。学生、教师都可以在BBS发表见解想法。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之心就会茁壮成长了。
总之,要使语文不成为“鸡肋”之物,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多花“心”去导,从而赢得学生的“心”。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