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扎克葬词》中值得商榷的语言
贵州省遵义县新舟中学 刘承德
新编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高中语文第三册第15课《巴尔扎克葬词》一文,感情激越,文采华丽,饱含哲理,是一篇不可多得的脍炙人口的优秀葬词。但美中不足,该文有几处语言表述不妥,值得商榷。
现列举分析如下:
1、“今天,人民哀悼一位天才之死,国家哀悼一位天才之死。”
“哀悼”的对象应该是“死之人”,而非“人之死”。故本句表述应为“死之天才”。
2、“他才华卓著,至善至美,但他的成就不是眼下说得尽的。”
“但”表述的是转折关系,此句从前后文看,应是递进关系,故应该换成表递进的关联词才对。
3、“但是有时通过突然撕破表面,充分揭示形形色色的现实,让人马上看到最阴沉和最悲壮的理想。”
“通过......现实”构成了介词短语,不能作动词“让”的主语,故本句是一个病句。可去掉“通过”一词,或者将“让人马上看到”改成“人们马上就看到”即可。
4、“他探索人、灵魂、心、脏腑、头脑和各个人的深渊,巴尔扎克由于他自由的天赋和强壮的本性,由于他具有我们时代的聪明才智,身经革命,更看出了什么是人类的末日,也更了解什么是天意,于是面带微笑,泰然自若,进行了令人生畏的研究,但仍然游刃有余。”
这一长句有几处不妥。①“人、灵魂、心、脏腑”不能构成平行的并列短语。②“各个人的深渊”、“强壮的本性”,这两个短语表述的意思让人费解。③“但”关联词不当,该用表递进的关联词。
5、“不管我们怎样悲痛,就忍受一下这样的重大打击吧。”
关联词语“不管”不能和“就”搭配,应将“就”换成“都”、“也”等才呼应。
聊举以上几例,仅供参考。尽管该课文是译文,但作为语文教学篇目,语言应更准确、规范为好。
联系地址:贵州省遵义县新舟中学 刘承德
电子邮箱:xzzxlcd @163.com 邮编:563127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