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思维谈鲁达
在初中《语文》第五册中,有一篇选自《水浒传》的课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小说很成功地塑造了鲁提辖这一人物形象。他能爱人能憎人、富有正义感、有勇有谋、粗中有细,从文学角度来看,确是一个性格鲜明、有个性的人物。他的语言直率,动作豪爽,粗中又不乏细致。在那个恶人当道、官逼民反的时代,敢于打抱不平,为老百姓伸张正义,也正体现了人民的意愿:希望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强劲有力的人物替他们摆平所有邪恶的势力,保护他们生命财产的安全,使他们能过上平安的生活。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为百姓泄了愤、解了恨、伸了冤,正是基于这一点,使他因此成了人们心中的英雄人物,许多人崇拜的偶像。这个身上闪耀着理想光芒的人物也使得《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文章,也正是因为《水浒传》中有了许多象鲁提辖一样的绿林好汉,才使它成了百年不朽的名著。
时至今日,用当今社会的准则看“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不能不使人感到文中的鲁提辖却是一个毫无法律意识、遇事鲁莽、不计后果的“法盲”。
他有超群的武艺和赫赫的战功,又在权位极重的经略府中任提辖,他懂法,却毫无法律意识。当鲁提辖了解到镇关西肆意地欺辱金氏父女时,他没有帮助金氏父女将这一恶徒告上法庭,让法来惩治镇关西这个恶棍,在和镇关西的对阵中,他也没有抱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解决问题的态度,而是采用了拳打这一极端的方法教训了镇关西一顿而已。他再三挑衅,以激起镇关西的怒火,从而直接引发了一场暴力事件和流血争斗,他拳打镇关西,一拳比一拳狠,一拳比一拳致命,第一拳打在郑屠的鼻子上,打得鲜血迸出,鼻子都歪在半边,郑屠已挣不起来。第二拳把郑屠的眼角打裂,眼珠打得爆了出来,郑屠开始讨饶。第三拳打在郑屠的太阳穴上,打得他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掸不得。这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引发了后果更严重的人命案件。打死了镇关西后,鲁提辖不仅没有投案自首,反而拔腿“畏罪潜逃”此时呈现在我们眼前的鲁提辖与一个亡命之徒、黑社会的打手有什么两样呢?根本没有什么英雄的形象可言。
这件人命案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但鲁莽的性格使鲁提辖早已失去了理智,把法抛到了九霄云外,如果说镇关西是个横行霸道的恶棍,那鲁提辖自己的这种为所欲为、我行我素的行为又算什么呢?显而易见,从法这个角度来讲,鲁提辖与镇关西都犯了法,都侵犯了别人的人身权利。而作为朝廷命官身边的鲁提辖,不仅没有自觉地维护法律,还以身试法,所谓知法犯法,更应罪加一等。
我国历来是一个法制国家,从秦始皇开始,就以法治国,而杀人者偿命已是妇乳皆知的事实,以后各个朝代都加以效法。鲁提辖对镇关西施以重拳,完全把镇关西当成了泄愤的出气筒、伸张正义的牺牲品,已经严重地侵犯了别人的人身权利,更令人发指的是他还置镇关西于死地以后一走了之。也许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他的做法是行不通的,不仅不能解决问题保一方平安,反而搅乱了社会秩序。令人扼腕叹息的是:英雄末路亡命江湖逼上梁山,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法盲的悲剧。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英雄的身上也会有弊病。因此,我们在阅读古典小说时,一定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对待小说中的人物,不能一味地套用当时的标准衡量他们,盲目崇拜其中的武侠人物,当然也不能用当今的社会准则去苛求古人,全盘否定小说人物。我们既要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又要勇于发现他们存在的不足,要善于用鲁迅的拿来主义加以学习。
今天,我们的国家已经是一个法律制度日趋完善、法律知识逐渐普及的国家。当今的青年学生一定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惩治恶人保护自己的人身权益。我们既不能象金氏父女,在恶人面前软弱无能;也不能象鲁提辖鲁莽行事,置法于不顾;更不能象镇关西目中无法,恃强凌弱。我们要学习鲁提辖能爱人、能憎人、富有正义感的这种精神,但我们要抨击他那种草率行事、目无法纪、随意侵犯他人人身权益的行为。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