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动作暗示的艺术魅力

作者:犁市中学 梁京  时间:2005/10/24 13:14:13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736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句这样的名言:你将在自己整个的教育生涯中当一名教育者,而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师生的肢体语言是组成课堂艺术的重要元素之一,除口语外,它还有更加广阔的空间可以拓展。如果教师能够娴熟地运用它们,一定会为语文课堂增色不少。我在讲解教材上一些精彩的描写性语段时,就采用了这样一种教学辅助因素── 动作暗示,效果很好。
  这是一种示意性的简单操作,通过手势或表演把语段的词语,主要是动词,演示出来,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动词的准确性、丰富性、形象性,具有暗示性和启迪性。它比实物、图片等直观手段更加简便、灵活,它用于语文教学中可起到说明、讲解的作用。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不少运用了一系列动词的重点语段,教师适时地让学生通过虚拟的演示,能促使学生具体感知与抽象思维相结合,帮助认识客观事物,铺架起形象思维到理性思维的桥梁。
  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动作暗示呢?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去做:
  一、运用动作暗示,理解动词的意思
  我们知道,中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学习中占很大优势,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薄弱,有些动词,光在课堂上读几遍,学生并不能快速掌握。若配上动作演示,即打手势的方法,学生就会记得清、记得牢,并能准确领会其中的含义。比如初一的自读课文《楡钱饭》中有这么一句话:“摘杨芽,采柳叶,捋榆钱儿”,要学生区分“摘”、“采”、“捋”三个动词,教师可找一根树枝,让学生跟着自己把这三个动作做一遍,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因为杨芽是一颗一颗的,所以用“摘”;柳叶是一片一片的,所以用“采”;而榆钱儿是一串一串的,所以用“捋”。同是动作,手法却是不一样的,可见作者笔下的动词用得多么准确、形象,恰到好处。
  二、运用动作暗示,了解动词作用
  如女作家冰心的《小桔灯》一文中,有一段描写小女孩制作小桔灯的语句,教师可让学生边读边模拟动作,假想手中有一个小桔子,如何“穿”和“挑”呢?然后拿出一个掏空的桔子,叫一个做得好的女生来示范,学生直观感知了小姑娘的灵巧和利落,这样就对该段的描写意图了然于心了。
  二、运用动作暗示,突破重、难点,培养语文能力
  初中生作文毛病最突出的就是语文能力差,语言表达单调乏力。如何提高语文表达能力是教师首先要面对的难题。尽管教材中有许多精典范例,但例子归例子,知识归知识,只是一种思维的话,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方法技巧,举一反三,形成能力。比如自读课文《斑羚飞渡》一文中运用了“飞奔”、“跑”、“跃”、“跳”、“蹿”“蹬”、“踏”、“落”等大量动词,细腻地记叙了斑羚陷入绝境时求生、自救的全过程,高度赞扬了老斑羚们这了种群的生存机会,无私奉献的精神。大自然的优胜劣汰,动物们的本能反应,足以震撼人心。领会了文章的中心,教学任务还不算完成了,教师可把握时机,设计这样一个环节,让一个男同学把打篮球的过程演示一遍,鼓励学生再借助想象运用上述动词把这过程描述出来,用的动词越多越好。从心理学角度看,这种动作暗示,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既调动学生进行有意识记,又能促使学生形成无意识记,学生易打开思路,对所学的词语进行不同方式、不同深度的思维加工,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从而丰富了语言表达,大大提高了语文能力。
  三、运用动作暗示,理清文章脉络
  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因文言文反映的事情距离学生的实际较远,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为了让学生更易理解文言文的内容,便可以使用动作暗示。如文言文《核舟记》是一篇说明文,作者采用空间顺序介绍船头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文中方位词,一会忽左,一会忽右,学生读后就容易混淆,教学时,教师可以挑选三个学生分别扮演东坡、鲁直、佛印,站在讲台上,其他坐着的同学每读一句,他们就分别找好自己的位置,摆好姿势,很快学生就能理清作者的思路,明白文言句子的含义。
  实践证明,教师适时、合理地运用动作暗示,能使我们的语文课更具有感染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生的有意注意是不能持久的,这就需要教师用无意注意去调节,以增强教学效果。因为呈动态的感知对象比静态的感知对象更具有吸引力,更容易感知。
  动作暗示,以学生为主体,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在其中,乐在其中。,真正体现了新课标中民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具有独创性。而课堂上,师生的一举手、一投足,都会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准确、有力而得体的动作,如同画龙点晴,会使师生间的交流顿时生辉,作为教学中主要的、常用的教学技巧要,可以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我认为,只有充分开发和利用人的潜能,发挥手、眼、耳等多种感官的效能,才能使课堂教学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出惊人的成绩,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文章评论

共有 3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

  • luohuaqin 于06-26 04:42发表评论: 第3楼
  • 梁老师,你好.时间相隔九年,偶然一天我发现你的文章.很认真阅读完,细细回味.努力挣扎着,回想与你的点点滴滴.你每个细微动作,都能颤动我的心房.喜欢你甜美微笑,喜欢你悦耳声音,喜欢你抹眼镜上的粉
  • 学生 于07-08 08:29发表评论: 第2楼
  • 梁老师,你好。我很欣赏你的作品,忘不了老师对我的教诲,你是我一生中见过最好的老师。永远支持你,你是最棒的!老师你让我了解到你是我一生影响我最重要的人,我最后悔事情就是没有说句我爱你
  • 学生 于09-22 14:58发表评论: 第1楼
  • 梁老师,分别多年没想到还可以看到你的文章。由心而忠的感动,老师我想和你联系,也许你把我忘记拉,但是我忘记不了老师对我的关心,以及点点滴滴!最后想说一句老师我爱你!~你是天下最好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