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远离急功近利的教育
认真地阅读完《中国青年报》上有关河北衡水中学素质教育先进经验的介绍,羡慕有之,佩服有之,但更多的是反思。
“素质教育”的口号提出有些年头了,好多学校也早就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衡水中学的好多做法,这些地方也早已行之成文,付诸操作,并且有些还做出了不小的成绩。但看到这些介绍,我们还是觉出了差距。
我们先来看看衡水中学的“尊重的教育”的教育理念中对教师的要求。
——————
“尊重的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1.在教育活动中广大教师必须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性。在学校管理方面,要改变管束过严、“围追堵截”的老办法,要让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发展,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为学生个性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2.倡导“尊重的教育”,就是要坚决反对体罚和变相体罚,反对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坚决摒弃那些用贬损人格的方式对待学生的做法。
3.倡导“尊重的教育”就是要在教学中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教师不能把学生当成知识容器强行灌输,不能把学生当成木偶任意操纵、控制,而是要激发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发表见解,甚至质疑教师,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4.“尊重的教育”还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因为不管他们的经济地位和社会背景如何,不管他们的学习基础如何,他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对他们应一视同仁。
5.“尊重的教育”还要求我们改变那种过分强调统一的教育观念。尊重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对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教育,也即所谓“因材施教”。
6.“尊重的教育”也要求人们以尊重的观念来教育学生尊重教师的劳动和付出,让学生在尊重的氛围中得到尊重,并学会尊重他人,特别是要尊重和尊敬教师。
7.“尊重的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把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越是尊重越要严格要求,严格要求是尊重的具体体现。“尊重的教育”不是无条件的尊重一切,对学生的一些不正当的需求和违纪行为不仅不应尊重,而且应严格禁止,严肃地批评教育,对情节、性质严重的甚至要给以处分,这样做是对受教育者在尚未认识到其人性尊严的情况下进行的终极性尊重。
……
——————
仔细地研读,不难发现,这些要求并没有超出任何一本新的教育学理论书籍的内涵,但是衡水中学把这些原本是书本上的理论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理念,并且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折不扣的执行,没有任何衰减和误差。这似乎是太难了。
为什么?为什么我们做起来会那么难?
究其原因,至少有一点我们往往可能都注意到了但不愿意承认也羞于承认,那就是急功近利。
诚然,教育是有着特定功利目的的活动,但是这种功利目的的指向究竟是什么,这是值得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它不应指向某个教师或是某个团体的一己之利,哪怕这种一己之利是用“为学生好”的借口包装着。在这种借口下,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为了所谓的均分和升学率(有些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用它来排名次),压作业,拖课,贬损“差生”的人格,体罚学生……等等等等。而凡此种种,用的都是教育的名义!
教育的功利在这儿被异化扭曲了,这就是急功近利!而这种急功近利的后果是什么?我们会发现原本活泼可爱的学生竟然厌弃他们自己的学业,网吧比学校和课堂更具有吸引力,教师的语调同样令人生厌,永远都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没有触及他们心灵的关怀,师生本来和谐发展的共存关系被破坏,这就是我们要的教育效果吗?
现在衡水中学的做法给了我们启示,我们真的需要真正的尊重、赏识、关爱学生,把学生放在作为“人”的主体地位上,进行“生命化”和“未来化”训育。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在教学中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把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让受教育者产生一种高度的学习自觉性和道德自律性,促进受教育者主动、全面地发展。
让我们的教育真正地远离急功近利!
让素质教育真正的体现在我们的行动上!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