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良好的语文习惯
作者:中山市良都中学 陈嫣桃 时间:2005/11/24 19:03:54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736
记得开学后的第一节语文课,我没有立即讲新课,而是用了一节课的时间向学生提出了学习语文的几个方面的要求,如:每人准备一本字典(词典)作为学语文的常用工具书,多查多看;不拿笔不读书;多积累,多看课外书(为此我还推荐了十本适合他们阅读的中外名著);准备“三小本两大本”(小本:生词本、听写本、作文本;大本:课堂笔记本、读书笔记本);课前预习(在文中标好段落号、把生字词抄到笔记本上、查找文章的背景、作者有关资料、读课文)等等,应该说,那只是在一种朦胧意识中(尤其是受以前老师的影响下)形成的还不全面的语文习惯。
后来,通过阅读、听课、听取别的老师的经验等方式,我又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添加了一些新的语文习惯,并且更为具体、细节。如:1、教学常规方面,我从起立的姿势、怎样向老师问好、迟到怎样喊报告、怎样礼貌地敲门以及怎样拿书本、怎样坐、别人在读书、回答问题时怎样听、课堂上使用普通话、文明礼貌语等方面逐步加以强调。良好文明的举止,有助于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更有助于他们日后在社会中立足。
2、教给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当中,我发现学生会有一种惰性,总希望老师直接把问题的答案直接讲给他们听,甚至直接抄到黑板上,他们就是懒得动脑筋去左想右想(这是他们在周记上反映上来的),而新课标又提倡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开动脑筋去思考,培养其创新思维,老师讲的成分压缩再压缩,于是教学也就在这里出现了矛盾。我的做法是:先让学生来讲练习答案(有学生会直接去抄习题答案的),然后追问其思考的过程(抄答案的是更加要追问到底,直到他们消化了为止),好的地方留下来作为答案,想不透的地方由其他同学来补充,问题答案确定下来以后就由该生把问题说一下让其他学生记下来(一方面锻炼该生大声说话,另一方面使他学会兼顾别人;而其他学生则是培养他们倾听与边听边记的能力),最后由我来总结回答这类问题的方法。
3、培养语感。很多人知道,学习语文的诀窍就在于多听多看多读多写,这是一个培养语感的过程,但却鲜少人能坚持下去。据我的调查,家里一本课外书(或杂志、报纸)也没有的大有人在,于是我就在课前五分钟选读一些优美的或有教育性的、启人深思的文章,并且通过向他们介绍书籍,促使他们接近文学;另一方面,鼓励他们放开声去朗读(老师也参与到其中去),让他们选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且以小组为单位让他们设计读书的方式,增加他们读书的兴趣。
4、端正其书写规范。我发现学生在作文当中经常会出现写错别字、写白话甚至写繁体字的现象,尤其是后者,第一次发现时我觉得很奇怪,后来据调查,发现他们是过于追求港澳的明星,甚至连他们写的繁体字也误认为是一种时髦而跟风,其实学生在写的过程中可能没发现自己写的是不规范的字,对于这一现象,我想只能靠不断强调与纠正了,暂时还没想出好的方法。
5.严格要求、坚持不懈
习惯既然是一种“动力定型”,良好的语言习惯不是短时间就能培养起来的。不良的语文习惯也不是短时间就能改正的,因此需要时时严格要求,作坚持不懈的努力。语文习惯是在语文学习中时常表现、时常起作用的,因此需要时常检查。说一阵,抓一阵,以后就放任自流,很可能会前功尽弃。
由于经验还不充足,因此只能谈到自己的一点粗浅认识。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