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廉崇洁教育在语文学科中的渗透

作者:徐建岚  时间:2005/11/29 14:57:47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215
  语文学科在敬廉崇洁教育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实践让我深切地感受到:敬廉崇洁教育完全可以以文化积淀来滋养,以道德情感来熏陶,以多样形式为载体,在给学生打好文化基础的同时,建立精神底子。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语文教学中的廉洁思想的渗透要做到使学生如坐春风,如沐春雨,化有形为无形,对学生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不能以空洞的说教来代替渗透,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要艺术化地展现语文课的情感性和意境美。以亲切、平易的姿态俯近每一个学生,当学生通过涵咏比较,联系实际用心灵去领悟时,课文中的真善美的情感也就渗透到了他们对世界、对人生的认识中去了,进而获得了感知和判断生活的能力。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敬廉崇洁教育呢?我们在实践中抓住以下几个渗透点来进行:
  1、在设计导语中渗透。精心设计生动、巧妙的导语,能拨动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兴趣,并使其受到感染和教育。那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那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那一句句发人深省的格言,都可以放入语文课堂内。  例如,上《打扫房子和洗脸》这一课时,可先讲述《两般秋雨庵随笔》中一则关于北宋著名宰相吕蒙正“不好玩物”的故事,请学生讨论:你认为吕蒙正是否该收下这些小玩意?为什么?让学生明白吕蒙正之所以能廉洁自好,正是因为有了“防微杜渐”的思想,“防微杜渐”是保持廉洁的最有效的方法。由此引出反腐败的话题,自然而然地就进入课文学习:在我党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同样强调“防微杜渐”,即本文论点“要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2、在提问过程中渗透。如教学《平民总统孙中山》一课时,可根据学生思维知识状况,提问先易后难,由浅入深,步步深入,“课文写了哪几件小事?从这些小事中可以概括出孙先生怎样的高贵品质?是什么思想使得孙先生能有这样廉洁的作风、优良的品质?”接着引导学生谈谈身边的像孙中山这样的清官,讨论清官的人生价值。
  3、在品读重点词句中渗透。教学中扎实的抓好重点词句,学生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具体生动的思想教育。如《卖柑者言》这篇课文中,作者借卖柑者的话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来刻画封建官僚们的形象,入木三分。教师就抓住这句话,让学生知道除了可以指腐败分子外,还可以用来概括当今社会上的一些腐败之事。引导学生从古到今进行联系,加强对各种腐败的认识和理解。
  4、在分析关键语段中渗透。教学中要通过教材的语言因素的剖析,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同时来进行思想教育。摒弃只重视理性分析,而置文理情思意境的美和作者的性灵情趣不顾的教法,引导学生去感受,即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情感去触摸内容的整体存在,去品味作者的情味和旨趣。如《散步》中最后一段是富有深刻内涵的哲理之句,就需要在老师的引导、点拨下仔细揣摩,去体会责任在和谐亲情中的重要性。
  5、有感情朗读中渗透。教材中的文学作品还可以创设情境,使学生与作品反映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受到感染。如《陋室铭》《爱莲说》,教师饱含激情,把对课文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用情感氛围创造最佳的渗透教育效果。
  此外,还可抓住语文教学的其它活动来进行“渗透”,如在介绍时代背景时,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在指导仿句练习时,在说话、作文训练时,在开展有益的语文课外活动时抓住契机渗透敬廉崇洁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只要我们能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根据语文学科特殊的德育功能,切切实实把廉洁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那么文道统一,就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语文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人文修养,切实将人文精神贯彻到语文课中去,让敬廉崇洁教育更好地发挥作用,给学生奠定一生的“精神底色”,为使我们拥有一个公平公正充满正气的社会而努力!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