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才思在课堂上飞扬——我教《古诗二首》
作者:深圳市观澜二中 刘爱华 时间:2005/12/1 19:59:29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749
上课伊始,我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二首》,先请大家大声地朗读这两首诗,最好能吟诵,看谁读得最好。”一番话,激起了同学们的激情,纷纷开始摇头晃脑地读起来。然后,我指名学生站起来读,读完一个,大家就恰当地作出评论,然后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读,一个比一个读得好,其中吴垚读得最好。声情并茂,韵味十足。
紧接着进行第二个环节——译读。这个环节分组进行,前后左右四人为一个小组,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翻译得非常顺畅。最后难点集中在这一句:“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在老师的点拨下,同学们心领神会,难点很快突破:“请问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心灵远离俗世、不为名利所惑,自然就觉得居住地很偏僻了。”正所谓平和的心态必然拥有平和的生活。通过译读,学生基本了解了诗歌的主旨,也逐步领悟了诗人的感情。学生的兴趣更浓了。
接下来的背读环节,气氛就更活跃了。在经过了几分钟的试背后,同学们纷纷举手要求站起来背诵。李婷婷、涂林霞、李发、胡淑珊、罗娜、邱志东、郑小婷、丁嘉等同学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一个接一个站起来背诵。课堂真正成了学生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
最精彩的要数最后一个环节——说读。这个环节对学生的理解、鉴赏、品味诗词的能力和语言的组织能力、形象的构思能力等要求都更高。所以在学生领会了诗歌内容并能熟练地将诗背下来之后,我说:“同学们,下面让我们走进诗人的心灵,与诗人作一次交流,进行面对面的对话,好吗?”刚开始,学生反映冷淡,茫然不知所措。于是我马上作了示范。比如《饮酒》前两句:“诗人啊,你把房屋建在车水马龙的繁华地,为什么却感觉不到喧闹与嘈杂呢?”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渐渐悟会了,思维打开了,活跃起来了,并很快进入佳境。开始踊跃发言了,其中李婷婷同学的发言最为精彩,思路开阔,思想深刻,语言生动,获得了满堂喝彩!她如此说道:“诗人啊,你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因为你不慕荣利、超凡脱俗;因为你不愿同流合污、狼狈为奸;因为你不为五斗米折腰、有骨气;更是因为你安贫乐道、迷醉田园。真是可敬可叹啊!”短时间内能说出这么好的一段话,真是了不起!
综观整节课,以“读”为红线,自始至终都是学生在活动,老师只是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学生活动量大、活动量足、活动面广。
这节课下来,我有两点深刻的体会:一是教师要灵活处理教材,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特别是诗歌教学可以“读”字为主线,展开多节环节,如吟读、美读、译读、品读、思读等等;二是观念要创新,始终把训练学生的吟诵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品味拓展的能力放在首位,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互动合作,拓展创新,情绪飞扬。让学生的语文素养插上想象的翅膀在灵动的课堂里自由地翱翔!
深圳市观澜二中刘爱华
2005年7月3日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