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移民:为了考个好大学,我们错了吗?
一旦发现凭虚假材料报名、在不同省份重复报名或通过办理非正常户口迁移手续后报名的考生,要取消其考试或录取资格,已经入学的应取消其学籍。
日前,教育部与公安部联合发布通知,要求各省级教育和公安部门要做好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生报名资格审查工作,治理高考移民现象。
通知强调,对边远地区和高考录取分数线通常较低、高考移民现象较易出现的地区,要在高考报名工作开始前,联合相关部门加强对考生情况的审查。对于持有外地公安机关签发的居民身份证的考生要重点核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通知还要求各地公安部门要严格户口迁移手续,对于18周岁以下人员单独进行户口迁移以及有组织的集体户口迁移等各类涉嫌高考移民的户口迁移事项要严格审核把关,区别不同情况认真处理。
两部委表示,对于组织或参与高考移民活动以及为伪造中学学籍档案等行为提供便利的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及其他教育系统的人员,要一律予以党纪政纪处理,触犯法律的要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对涉及高考移民的违法违规案件,除依法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外,也要严肃追究单位主管领导及有关责任人的相关责任。
有一种折腾叫“高考移民”
这几年,我的姨父为了表妹的高考可算是伤透了脑筋。早在四年前也即是表妹还在读初三的时候就开始为她盘算,如何能让她万无一失坛子里捉乌龟地逮一个上重点大学的机会。
我那位相貌出众、可爱活跃的表妹的成绩说起来就有点“抱歉”了。
初中升高中,班上总共45名同学,愣让她考出了个43名。好在她所在的三门峡市那年高中似乎有些缺生源,她于是踩着录取线进了高中。
这样的成绩,显然让姨父感到痛苦不堪。他在痛定之后,决定给女儿想个办法,在请教了诸多家“前辈”之后,他最终选择了一条自以为还算行得通的路———让女儿当高考移民。按当年考分计算,河南省的重点大学录取线活生生比北京上海新疆等地高出100多分。乖乖,账不可细算啊!43名的女儿如果到这些地方,指不定还真能从门缝里挤进去呢?
首选目标当然是录取分数线最低的北京市。2002年,那里文科重点才462分,比河南低出整整100分。但北京的户口,地球人都知道,难办!姨父自问自己不是金融高管后备人才,也没法连续三年上税数百万,因此作罢。
上海也不错,只比北京高35分。但据说那里一个盒饭都要卖20元,还是不作考虑的好!
最终,姨父把目光放到了“天涯海角”的海南,因为此地的高考录取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而且户口入口宽,生活水平也一般。
和他想法相同的父母还很多,这就造成了海南从1998年到2002年间,外来考生由100多人发展到6669人。虽然当地的学校对外来考生带来的升学率和不菲的学费表示欢迎,但当地的考生们却对此不满。有的学生投书报社,称他们学校的前50名,已没有本地人了。
当地不可能不重视,于是出台政策,严堵高考移民:凡在本地参加高考的非本地考生,除必须有海南户籍外,还规定考生本人高中阶段后两个学年必须在海南就读。这就意味着为了那100分的优惠,姨父必须举家从河南迁往海南。算算成本,他老人家脑壳都大了。在此期间,他们还打过“老少边穷”地区的主意,因为国家对这些地区政策优惠。有人甚至出主意,让他们改改民族,可以得到更大的优惠。但很快报纸上就曝光了几个修改户籍被取消考试资格的,吓得他再也不敢想这招了。
经过无数的周折,姨父最终选择在天津一所高中为表妹报了名,因为这里相对于别的地方要轻松些,既有高校集中录取线低的优点,又没有举家搬迁之类的麻烦。虽然三年高中下来学费和生活费要花十几万,但如果不出意外,应该可以顺利地以比她的河南同学们低100多分的成绩考入重点大学。
表妹已经进考场了。姨父在电话里很忧虑地说:这女孩要是早点好好读书,哪用得着我如此折腾?你想想,10万元100分啊!啥东西有这么贵哟!
高考移民:为了考个好大学,我们错了吗?
海南省教育厅终于出台铁腕政策。昨天,海南省教育厅正式下发文件,取消了李洋等28名考生报考本科第一批的资格。据了解,这28名考生全部来自海天学校,并且大多原籍湖北。
这一纸将彻底改变这28个孩子命运的文件上说:“经调查核实李洋等28名考生,高中后两年在我省就读不满两年。
根据琼府办2003年7号文件(《海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报考条件暂行规定》),取消其报考本科第一批的资格。
”据海南省纪委、监察厅等部门调查,这28名考生没有在海天学校读满两年,间断在湖北和海南之间往返学习,有的高二大部分时间在湖北上学。
李洋的妈妈认为,这对孩子太不公平,早知道当时还不如考差一点点,这样就不会因为是理科状元而引来这么多的事了。李洋妈妈称决定让李洋再复读一年。
昨天本报多方联系,为李洋寻找学校。记者联系了香港大学教务处,提前批招生的香港大学也属于本科第一批,目前已结束在内地的招生。据负责招生的陈女士介绍,目前港大总共发出了300份类似录取通知书的入学邀请,在7月18日前将有确切回复,可能会有一些学生放弃,这样还是会有招生名额的。但具体是否招这个学生,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和海南的招生政策来进行。港大会在学生自己提交申请后进行研究,录取考生不仅仅看成绩,还要进行面试等,具体的研究结果将在第一时间通知本报。
昨天,记者在北京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所所长、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咨询专家劳凯声教授。劳教授表示,高考移民现象与录取政策中的地区差异有关系,带有投机性质,有损社会公平。很多地方采取了限制高考移民的政策,从一个角度来说,这是为了保障本地区考生合法权益,但另一方面,人们钻空子的做法反映出政策上还有改进的必要性。
“为了考个好大学,我们有什么不对?”
昨天是海南省填报本科第一批A段志愿的最后一天,记者终于约到这28名被取消报考一本资格的考生中的一位进行采访。电话那端的陈日(化名)正在湖北仙桃的家中等待父亲从海口传来消息。陈日的考分是七百分出头,足够上本科第一批的A段。
记者:你在电脑前,准备填志愿吗?
陈日:在等爸爸的消息,不管怎么样我还是要填志愿,不能投档或录取也没办法。
记者:你以前在哪里上学,成绩怎样?
陈日:在仙桃的精英学校(与李洋同校)。高一时在班里排前十名吧。
记者:为什么要转到海南去读呢?
陈日:在湖北升学压力比较大,所以高二就转过去了。主要还是爸妈的决定,觉得为以后着想的话,对自己没有什么不好的。
记者:你什么时候知道要被限报的?
陈日:前两天。一方面爸爸他们在海南了解教育厅的消息,另外网上也有很多李洋的消息涉及到我们。我们有些同学还被蒙在鼓里呢。我们一直都以为自己可以报本科第一批的。考前的一段时间已经进行了几次资格审查,还到过学校点名什么的。
记者:现在你怎么想?
陈日:现在非常迷惘,愤怒,痛恨考试局,但也没有办法。我们租房子在海南上学,离家这么远,人地生疏,很辛苦。既然去了海南读书就是为了报一本的。全国这么多的考生高考,竞争本来就大,海南有这个政策人家自然会来。为了考上一个好的大学,接受好的教育,我们有什么不对?
记者:只能报考二本,你打算怎么办?
陈日:那只有一条路了,复读,上二本太不甘心了。何必过来这么远上二本呢?还不如在家里上学呢,这边的教育质量还好。
据记者了解,这些被限报的学生,大多数将都是选择复读。复读一年之后,他们将成为社会考生,不再受限报规定的限制。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