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复读生的状元之路

作者:陕西省2005年高考理科状元 清华大学 冯宇宁  时间:2005/12/31 7:39:38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3045


    不要以为我们离杰出很遥远,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不平庸,只要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就有可能摘到树梢的红苹果。
  真正走过高考的人,会有很多很多的感受,这些感受,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没有了欢欣,也没有了痛楚,远远望去,就像一幅风景画,十分耐看。但那仅仅是在亲历者脑海里展开的风景画,只有亲历者才能读懂其中的风情万种。作为一个复读生,把自己四年的心路历程坦白,是对自己的一次重新审视,或许还能对即将经历高考的学弟学妹们起到一点借鉴的作用吧!我是一个很普通的人,能考第一名,有很大一部分是靠运气。但我也想告诉大家,不要以为我们离杰出很遥远,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不平庸,只要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就有可能摘到树梢的红苹果。哪怕是运气不够好,我们也可以心安理得。我的父母都是农民,我的前面还有三个姐姐。为了我念书,大姐和二姐小学没有毕业就相继辍学,三姐读完高三第一学期,也回到了家里。她知道,即使她考上了大学,家里也没有钱交她的学费,更何况后面还有一个我。所以我的肩上,担子永远是沉甸甸的。我深知自己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可以说是三个姐姐放弃了自己的前途才换来了我接受教育的机会。所以在任何时候我都不能轻言放弃,我深知我的背后,有三个姐姐以及父母的五双眼睛,我不能让他们失望。只有不懈的努力,才能换来父母满意的笑容。而一些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不要因为错过而柔肠寸断。只要我们已经尽力了,就足够了。
  先说说我两次高考的经历吧!2004年的那一次,是失败的;2005年的一次,现在看上去,可以说是成功的。从2004年到2005年,从高三到高四,从低谷到高峰,从沉重到平静,我心里有很多感受。这些面对成与败的心路历程,在大家遭遇挫折的时候,在大家经历风雨的时候,想来总会给大家一定的启迪作用吧。
  2004年的失败,第一次失败在考场上,第二次失败在志愿表上。2004年的我,成绩相当优秀,老师喜欢,同学羡慕。在这样的环境里,不知不觉中,我开始慢慢变得极其自负:在课堂上肆无忌惮地和老师辩论,课后同学问题目时,只知道坚持自己的观点,从来不会考虑同学的思路。老师找我谈,我却以为这些无关紧要,依然我行我素。就这样,我走向了六月。高考前的那个晚上,自负的我浮想联翩,脑子里尽是考上名牌大学后家人的喜气洋洋。大概到了夜里一点钟,我还是难以入睡。开始着急,但就是辗转难眠。那一夜,我最多睡了四个小时。第二天,昏昏沉沉的我走进了高考考场。
  第一场是语文,选连接副词的那道题,全班只有我一个人做错,因为我看了前两个空就武断地做出了选择。实际情况是,只要耐心看完四个空,是怎么也不会出错的。语言运用题是大家公认的送分题,我又是全班惟一一个全错的人,审题不清的我甚至在考场上和老师争论题目的正确与否。
  答数学题的时候,前面一帆风顺,到了解析几何,开始犯傻,思路是有的,但知道运算量很大,深知自己运算的功底有多么薄弱,便跳到了最后一道数列题。希望做完最后一道题后再杀个回马枪。最后一道题第一问顺利解答,但到了第二问,该用构造法的时候,我又一次犯傻,老师在课堂上介绍这种方法的时候,我自负地想,老师补充的东西,不一定会考吧!情急之下,决定用归纳法。把数列的前十项都写出来了,还是看不出任何规律。是不是写错了?再算一遍,准确无误。还是没有思路,于是回到解析几何,列出方程,却被巨大的运算量吓倒。看看表,还有15分钟,怎么办?是继续做最后两道题,还是检查一下前面做的题?又一次自负,前面的题肯定没有啥问题;那道数列题,我就不信做不出来。到后来,连自己也不知道那15分钟是怎样在那道数列题上耗尽的。就这样心情极其沉重地走出了考场,等到对答案的时候,更加欲哭无泪,前面的立体几何跟实际应用题因为很低级很低级的错误白白丢掉8分。如果最后15分钟能够用来检查,这8分就不会丢掉;如果加上这8分,我或许就不会经历高四……但人生没有那么多如果,现实是真实而残酷的,苦酒是自己酿就的。
  怀着惨淡的心情,走进了理综考场,理综本来是自己的强项,但受数学失利的影响,竟然把一个自己平时不知写了多少遍的离子方程式写错,一道同分异构的题目竟然直到考试结束还空在那里。这就是自负的我失败的高考考场。
  然后是填报志愿。本来估分很准,但又一次被自己打倒。分析前几年北京大学在陕西省的录取分数线,我的分数刚够打一个擦边球,心存幻想,希望自己的实际分数再高一点,希望北大的录取线再低一点。心里又多多少少有点不放心,便在第二志愿填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因为哈工大在咨询会上宣传,他们专门招收北大清华落选的高分考生。结果很多考生抱着这种想法,都把哈工大填成了自己的第二志愿。我675分,本来并不是很低,但在落选的学生里面,就显得很低。自己又填了不服从分配,于是理所应当地在家里接到了自己落选的消息。

  很多时候,我们中要确认自己在努力就可以了。

  落榜的消息传来的那个下午,我心如止水。没有感伤,没有眼泪,照旧和四五个同学到山沟里游玩。可能是麻木了,也可能是一下子被巨大的变故吓呆了,总之在消息传来的那个下午,我毫无反应。几天后,我跑到同学家借语文和英语的课本(自己的课本高考结束后,就进了废品回收站),和校方联系,又一次回到自己呆了三年的中学校园。听说我要复读,2005届8班的学生很是惊讶。他们认为,就是这所中学所有的高三学生都去复读,我冯宇宁也不会走上复读这条路的。但事实就是那样,我背着书包走进了8班的教室。后来我想,人呀,在任何时候,都要有做任何事情的心理准备。三个月没有翻过课本,我发现,以前记得很熟的东西,变得模糊。于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初学者,课堂上聚精会神地听,一丝不苟地记,课后勤勤恳恳地完成作业。化学老师为了减轻我们的负担,规定课本上的作业不用抄题,我却每一次都抄。物理老师说你没有参考资料,借一本书,把答案写下来交给我就可以了,我却把那一章的习题完完整整地抄下来,又认认真真地解答,再按时交上去。有一道化学题错了四次,我改了四次,硬憋着自己不去问老师。是的,会有人说我这样是成心和自己过不去,太过分,也没有那个必要。可我还是在那样做,从2004年的9月到2005年的6月。2004年的我太自负,我要让自己知道,自己其实还很不成熟,还有很多东西没有彻底掌握。2004年的我太目空一切,总以为这个没必要,那个没必要,我要让自己知道,自己其实很肤浅,很多时候要紧跟老师。我要靠这些举动让自己变得不再浮躁。选择了复读的我,没有了之前的霸气,也没有之前的骄气。同学问我题目,我会耐心地解答,然后给他仔细地讲解;同学有不同意见,我会仔细验证,绝不会再粗暴地妄下定语;老师介绍的新方法,我总是尽力去掌握;老师布置的题目,尽管思路一看就有,我还是耐心地演算。2004年那道解析几何,我记忆犹新。我决不允许同一块石头绊倒我两次。选择了复读的我,便选择了和自己较真。
  很快就开始了模拟考试,大家开始关注名次,很快就是体检,很快就是全校停课,很快,我又一次走进了高考考场。2005年6月6日的晚上,喝完一杯牛奶,我顺利入睡,没有了幻想,我十分平静。记得第二次高考前,我在很多同学的通讯录上写道:最想实现的愿望是到大学读书。不再幻想名牌,因为那样只会徒增压力;不再给自己不必要的负担,因为我需要轻装上阵。因此,在答卷的时候,我不再着急,仔细地读题干,弄懂题目的要求,更不会再和监考老师争论。通观全局,有难度的题目,及时跳过。不言放弃,只要还有时间,就一定不让自己休息。数学考试结束铃响前10分钟,检查出最后一道题的错误。化学一道原本不会解答的题目,却顺利拿下。那是一道试验鉴别题,需要了解氢氧化铜跟碳酸铜的颜色,在考场上,我发现自己并不知道。我没有发慌,跳过了这道题,其他题目解答完毕后,我又杀了回来。我开始分析,如果碳酸铜是黑色沉淀,那么氢氧化铜跟碳酸铜在第二步就可以区分开,题中所给的第三步的答题空白就显得太多。于是迅速做出推断,碳酸铜跟氢氧化铜一样,也是蓝色沉淀。只有这样子,第三问的答题空白才有用武之地。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我们不可能掌握高考要求的所有内容,考试过程中,我们肯定会遇到自己一时无法解答的题目。首先要知道,这样的题目不会很多,不要有太大的压力,高考考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比例很大,千万不要因为一道难题而影响了后面的题目的解答;其次要知道,我们不会的题目,对大多数人来说,也是有困难的,所以答完后面的题目以后,一定要跳回来,想尽一切办法(当然只能是合法的办法),解决自己当时难以解决的问题。以这样的心态,用这样的办法,我结束了自己的第二次高考。考试结束以后,我很是平静,没有狂欢,也没有无所适从。只是估完分,着实高兴了一小会儿,我估了719分。尽管复读一年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但我没有想到会考这么高分。很多时候,我们只要确认自己在努力就可以了,收获和付出永远是等价的,我坚信这一点。去掉幻想,踏踏实实地做事情,我们会坚实地朝成功靠近。

  人生最大的快乐来自帮助别人。

  人之一生,事业可能永无尽善尽美之时,但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和家人、老师、同学相处得很融洽,这将是人生最可宝贵的财富。现在回想起来,母亲外出打工,我和父亲在家相依为命的那些岁月,真的是永生难忘。高考结束,我的脑海里经常浮现出和同学一起拼搏的场景。有过欢笑,有过泪水,但我们都是用一颗完全真诚的心去对待彼此。那样的日子,云淡风清。可能成人以后,我们要面对更大的压力,更大的诱惑,更多的选择。我们需要一些精神养料,我想,整个学生阶段的回忆,将是我们享之不尽的财富。而学会宽容,你将有一个很舒适的成长环境。别人无意的伤害,还是一笑了之吧,因为过分的计较,没有必要,也显示了自己的境界不高。可能别人有些做法你很不能理解,那就换个位置想一想;可能父母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很严厉地批评了你,别生气,换个位置,如果你是做父母的,难道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好吗?那是一种最简单也最伟大的爱。他们知道,竞争压力很大,他们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无立足的根本。特别是农村孩子的父母,不善于讲道理,教育方式可能粗糙一些。我希望广大农村学子能够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在农村,父母能够供孩子上完高中,实在是很不容易。除此之外,生活中肯定会遇到比自己的状况还要差的人,我们一定要心怀关爱。记得一位同学说过,他在一所名牌高中读书,请教班里的高手时,他们总是一问三不知。后来无奈,他只好换了学校。越是成绩优异,越是要帮助成绩差的同学。越是状况好,越要关心底层的人。人生最大的快乐来自帮助别人。

  状元真的有很大的偶然性,所谓状元的方法也很有局限性。所以大家没有必要盲从状元,也没有必要给他们太多的关注。我觉得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所以不论你能不能成为所谓的状元,只要曾经努力过,就可以无怨无悔。我是一个很普通的人,今后的路还很长。我觉得学习或是做一件事情,方法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努力。我也没有啥特殊的学习方法,只想把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一些体会与大家分享,希望对广大同学起到一定的作用。
  选自《求学》2005年第12期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