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言运用中的“”问题

作者:广州市白云中学 晏丽萍  时间:2006/1/13 7:42:18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684
  
    1998年3月10日,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播音员曾讲出 “打击刑事犯罪和执法监督” 这样一句让人匪夷所思的话,不知道是稿件写作问题,还是播音员误读。青岛电视台选送的“金士明杯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大赛”的参赛节目中一句“教练对这个好苗子投注了关怀和帮助”也让人思考良久。2000年1月22日,中央电视台第一套7:20播出的《东方时空》节目中,主持人说“萨达特为埃及……缔结了宝贵的和平”,更是让听者为之瞠目。
  以上这三句语言运用中的失误,都是属于语病中的搭配不当的问题,因其忽略了语言运用中的规范表达,所以就会给听众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刑事犯罪要打击,执法监督难道也要打击吗?“帮助”能“投注”吗?“和平”能“缔结”吗?
  其实不仅在广播电视这类以语音为传播媒介的媒体中存在这种情况,在报刊杂志中也存在这种因语言“搭配不当”而误导读者的现象。
  例如:
  1、江西贵溪县一头原本默默耕田的母牛,最近因勇斗野猪救主人而被广为流传。(《人民日报》1993年6月 11日)
  2、蚂蚁治疗类风湿专科门诊开诊不久……小小蚂蚁的神效开始走向世界。(《生活与健康报》1991年1月29日)   
  3、冬季天寒,乘客迅猛增大。(《北京交通安全》1990年 10月 15日)
  上面三个句子都犯了主谓搭配不当的毛病。这类句子只要我们用“句子主干提取法”来检测一下问题就会豁然开朗。如例1提取后的句子主干为:母牛被流传。这明显不对,被广为流传的应是母牛的故事。例2也可缩减为:神效走向世界。“神效”只能震动或传遍世界,用“走向”来搭配显然不妥。例3的错误更加明显,“乘客”不能增大,增大的是乘客的数量,所以应在“乘客”后加上“流量”二字方可。
  虽说要诊断这些语言运用中的搭配不当的问题并不难,但是在主流媒体中出现这类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我们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规范用语的状况还不容乐观,语言运用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掌握一些语言运用上的知识就显得相当必要了。下面我就重点针对语言运用中的“搭配不当”问题作一介绍,希望能给大家以帮助。
  “搭配不当”是语言运用中非常容易出现的错误,它主要包括主语(主语中心语)和谓语(谓语中心语)搭配不当,谓语(谓语中心语)和宾语(宾语中心语)搭配不当,修饰语(包括定语和状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等,下面逐一举例加以介绍。
  第一种情况:主谓搭配不当。
      例:自1993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诞生以来,已经累计有超过100万人次参与了影片的观摩。(2005年全国卷Ⅰ)
  分析:“人次”是复合量词,表示若干次人数的总和。与动词“参与”搭配不当。这属于主谓搭配不当。
  第二种情况:动宾搭配不当 。
  一个动词带几个宾语的情况要特别注意动宾是否搭配。
     例: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2001年高考题)
  分析:“加快了”与“速度”搭配,但与“规模”不搭配,属动宾搭配不当。
      还有一种容易出错的现象是若干个动词带一个宾语。
     例:法律专家的看法是,消费者当众砸毁商品只是为了羞辱或者宣泄自己的不满。(2005年全国卷Ⅲ)
  分析:“不满”可以“宣泄”,但不可以“羞辱”, 属动宾搭配不当。
  第三种情况:主宾搭配不当。
      例:幸福是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对生活产生的种种愉快、欣慰的感受,以及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和评价。(2005年高考天津卷)
  分析:“幸福是……评价”不搭配,这属于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第四种情况: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面对具有5名NBA打球经验的美国队,中国队并不怯场,整场比赛打得气势如虹,最终以三分优势战胜对手。(2004年全国卷Ⅲ)
  分析:“5名”不能修饰“美国队”,可在“队”后加“员”,这是定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意见。
  分析: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做“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这是状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第五种情况:介宾搭配不当。
  例: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1997年高考题)
  分析:“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有语病,“在……中”常用来表示时间和空间,而不表示来源或由来。汉语中要表示事物来源或由来,可用“从……中”这样的格式,因此,应改为“从……中”。
  第六种情况: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第一,要注意前后关联词语的搭配。第二,要注意关联词与句意的搭配。
  例:无论是人家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我们也要通过自己的分析,吸取其中有益的可供借鉴的东西。
  分析:“无论”与“也”不搭配,应把“也’改为“都”。这属于关联词语不搭配的情况。
  例: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分析:分句间是转折关系,应该用“尽管”(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关联,不应该用“不管”(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关联。要注意“不管(无论、不论、任凭)”与“尽管(即使、就算、哪怕、纵使)的区别。这属于关联词语与句意不搭配的情况。
  第七种情况: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例: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2005年高考浙江卷)
  分析:“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两方面,而“国家富强”是一方面,无法搭配。可以把“进步”去掉或者把“国家富强”改成“国家是否富强”,这属于“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第八种情况: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例: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1998年高考题)
  分析:“否认’、“不需要”是双重否定,反问句相当于又是一重否定,这就使得句意正好与原意相反。
  第九种情况:对应关系搭配不当。
  当句子的前后部分出现相互呼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对应关系成分时,要注意相互配搭呼应。
  例: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分析:“从理论和政策上”与后面的 “规定和说明”不对应。应该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对换位置。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