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感情真实中写活人物
作者:湖北枝江一中 卞锦周 时间:2006/1/13 22:37:59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559
1、胸蕴真情。作者要饱含一份浓浓的真情,俗话说:文者,情也。文不含情淡如水,含情则魅力倍增,所以,作文会因"真情"而精彩。其实,在文学创作的园地里,几乎所有的名篇都无不渗透了作者的真情。试想:如果没有日本学医的经历与爱国情怀,哪有鲁迅的《藤野先生》;如果没有这父亲对儿子的真爱和儿子对父亲浓浓的真爱深情,哪有感人至深的《背影》。只要作者情感的闸门一打开,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自然情到笔至,妙笔生花。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过:"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曹雪芹写《红楼梦》,"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这些大师在无声的告诉我们:文章不是无情物, 只有真正发自内心的从肺腑中流出的真情实感,才能做到写山能情满于山,写海能意溢于海,让作品富于永久的生命力。文学大师福楼拜在创作《包法利夫人》时,有一个朋友去看望他,敲几次门,都没人回应。这位朋友推门一看,发现他正坐在地上痛哭流涕,伤心异常。一问,才得知他写到包法利夫人死了,悲痛不能自已。大凡伟大的作品,都是作者自己浓烈感情的结晶。
2、融情于境。把人物置身于典型环境、特定的环境背景中, 将抽象的感情"过程化",通过具体的叙述、描写,使之化抽象为具象;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叙述、描写、议论中,不矫揉造作,不无病呻吟,使读者不知不觉中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从而受到感染,引起共鸣,有一个同学写了一篇作文叫《半边钱》。故事是这样的:我家很穷,我在县高中读书。有一次回家,晚上向爸爸提出了买一本字典的要求。爸爸没有钱,冒着夜雪寒风去借钱,借了十元,不够。第二天早上,我到车站搭车上学。车要开了,父亲追来了,原来父亲又去借了一把零钞给我送来了。当我从车窗伸手接那把零钞的时候,一阵风吹来,吹走了一张五毛的纸钞。父亲去捉那纸钞,好容易捉住了,可是车开走了。父亲赶紧追车,好容易追上,把那张五毛纸钞递给我。由于汽车在加速,可是父亲仍然怕钱再被风吹走,捏得紧紧地,于是纸钞裂成两半。汽车走远了,可是父亲仍然高高举着半边钱,呆立在雪地中,像一尊雕像。这篇文章以父亲对儿子的真爱为线索,记瞬间曲折,兴尺水波澜,让父亲在雪地里捉纸钞,融真情于特定环境,由于曲折多姿,所以催人泪下。文章感情的发展变化,或由隐而显,或由淡而浓,或一波三折,富于变化。融注真情于典型环境中,这样就把人物写实、写足、写活、写透。
3、化情为实。化情为实就是把真情附着在适当的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上,让人物实实在在地活起来。首先文章要善于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把人物写活:记叙要清楚明白,描写要形象生动,叙述应惟妙惟肖,议沦要恰如其分,努力使每一种手法都得到淋漓尽致体现作者的真情。.比如"王阿姨两手使劲攥着墩布的把儿,双腿跨成弓字步,腰弯曲着,一下一下用力地移动着墩布,拖着地板。她每拖一处,那一处就显得格外明亮。"这段话描写行为的动词"攥着、跨成、弯曲、移动、拖着"把王阿姨写活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王阿姨是一个工作踏实、细致、认真的人,也可以体会作者对王阿姨的赞赏之情。又如:鲁迅先生的《故乡》中对"豆腐西施"杨二嫂的外貌描写达到了以形传神的效果。"凸颧骨""薄嘴唇""两手搭在髀间"一副骂街的姿势,这就把那种尖嘴利舌能说会道,言语和行动都有些放肆的泼妇形象,活泼地展示在我们面前,从中可以体会作者对她的厌恶之情。再如:朱自清的〈背影〉中,"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身去--""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生动的刻画细致的描述,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跃然纸上读者从这些描述中体味到了拳拳的父子深情。
其次适当的表达技巧,无疑能对文章感情起强化作用,激活人物形象。恰当的对比能使感情表达更鲜明,人物更鲜活。如《琐忆》中的欲扬先抑以及耳闻与目睹的对比。鲜活地展现了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品格。
情感是写作的血液。"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在字里行间蕴含真实丰富的情感。才能把人物写好、写活,来给文章增色。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