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江苏自主命题信息发布会(内容摘要)
作者:佚名 时间:2006/3/29 17:45:18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536
二、对2006年江苏高考的看法
1、对考试大纲的看法
(1)大纲取消试卷结构和赋分情况——目的是为命题松绑;
(2)分省命题总的精神遵循大纲;
(3)大纲规定了语文教学达成的目标、达到的要求:
如:现代文阅读——5条要求:①筛选整合……
高中阶段的教学要把这些能力要求贯彻到实际语文教学中去,只有这样做,才能把备考和平时的教学结合起来,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
2、复习的指导思想:认定大纲,从一而终,不必东张西望
(1)“统一考试”——(即)统一大纲
对于一些人赞赏的上海卷,江苏命题不会依照上海卷。上海有自己的考试大纲,如果仿照上海卷的形式命题,是一场大的改革,而高考要有稳定性、严肃性,它涉及的面广,如果出成上海卷,必须出安民告示、给出样题。
(2)各省应有自己的考试说明,但多数省市没有,主要是有关部门不作为。
如2005年天津有了自己的考试说明,但也仅仅是对试卷结构和赋分情况作了说明。
又如2005年浙江也有自己的考试说明,但只是把考试中心的大纲照抄了一遍,加上了试卷结构。
(3)3月下旬江苏考试说明将出台,请大家注意学习研究,做到心中有数:怎么考、考什么,试卷结构怎样、赋分情况如何。
(4)应用文不会考,它已经变形为语言运用题;小作文不会考,考虑到主观题的答题量较大,学生的时间不够。
(5)江苏2006年、2007年高考不会大变,2008年也不是大变。2008年考试大纲2006年6月出台,没有太大的变化,一块必修部分,一块是选修部分(占20%):5个模块中3个模块必考,2个模块选考。
3、如何指导学生复习、迎考
(1)老师胸中有试卷,也要让学生很熟悉试卷结构,有几道题,各占多少分。
(2)分类复习到位:如错别字几种错误类型:尤其要注意《咬文嚼字》中列出的100个常见错别字。★★★★(见附录一)
再如:病句复习必须分类型复习、练习到位——考试大纲对病句的六种类型要求很具体。提醒学生注意高考的几个错误选项不可能出现重复的病句类型。
还有:成语的分类复习,成语的使用错误有哪几种错误情况:是张冠李戴,还是色彩不当;是……
(3)修辞不会单独考
一般会结合语言运用,现代文阅读题来考查。
(4)文言句式、词类活用,不会单独考,在文言语句翻译中考。
(5)每年试卷都会稍有变化。
(6)作文:
①命题作文★
②材料作文,自己立意、拟题、写作★
③话题作文★★★
(7)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试题要有一定的难度,有难度才有区分度。2005年语文省均分为92点几分,吴教授认为95分左右是正常的。
(8)江苏的“3+1+1”这种高考形式不受北京上海高校的喜欢。上海交大在江苏招生人数减少,喜欢物理、化学,不欢迎选考政治科目的考生。
(9)2008年江苏如何考,究竟“3+?”正在研究中。
(10)提醒学生注意高考的命题是很具体的。
①如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是什么?这样的问题高考中不会考。
②命题时是从文本出发引发出来的题目,答案也应当是由文本引发组织出来,必须是具体的,确定的。
③★建议:2005年江苏现代文阅读较好,比2005年各省市及2004年江苏卷要好。2005年江苏现代文阅读材料好,设题好。如第3段那题非常好,阅读文本,概括要点。学生答题时丢三落四,平时训练很不够。一定要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材料中找答案,不要凭空设想。
(11)注意命题时故意设的一些陷阱:
①如2005年江苏名句默写:冰泉冷涩弦凝绝 别有幽愁暗恨生
“涩”不会写,“幽”写成“忧”,“生”写成“声”
②如2005年江苏现代文小阅读:“小春虫”从“土壤里”吸取养料错,因为“土壤”是指地球表面,而“小春虫”生活在海洋里,如果说成“泥土”那试题就不精确了。
③如2005江苏文言文,局部错误。常见错误:a张冠李戴;b顺序弄错原文……还有一年的高考题,原文是“春秋时期”,选项说成“春秋战国时期”,当然就错了。因此复习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总结归纳,做题时能找出陷阱。
4、对大纲的理解★★★★★
第I卷 选择题(30分)
第一大题(12分)
(1)基础知识部分(4道题)
2005年江苏语文试卷基础知识部分4道题:拼音、错别字、成语、病句。这与2005年国家考试中心3套题(全国的3套试卷)的结构一致,而其它省市有的是6道题有的是5道题。
2006年江苏高考基础知识部分基本延续4道题。★★★
①拼音——必考:生活中发短信、电脑输入法需要拼音。(不会重点考查声调)★
②错别字——必考:社会上错别字太多了,写对字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而这一要求在基础教育阶段必须解决。★
③成语:以成语为主,不必一门心思搞熟语。★
④病句:按大纲分门别类复习。★
⑤修辞:不会单独设题考。
⑥文学常识:要考也会放到后面去。
第二大题(9分)
(2)科技文阅读(3道题)
2005年国家考试中心由4道题减少为3道题,2006年江苏及其他省市跟上去也设3道题。★★★
4个点选考3个点,到底选哪3个与所选材料有关。
选材:自然科学类或社会科学类(如考据性质的,如“铜奔马”)
他认为自然科学类的文章更能考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第三大题(9分)
(3)文言文阅读(3道题)
①2006年由4道减为3道,与2005年全国卷一致。★★★——在实词、虚词、筛选信息,分析概括四个考点中选3个考点进行考查。
②虚词的复习:大纲规定掌握的有18个,复习时重点10个:而、何、乃、其、所、为、以、因、于、之。★★
③文言文选材:五花八门(2005年)
2006年江苏卷文言文选材原则:浅易的文章——记叙的文章易,理论性的难。
(2005年湖北卷、2005年浙江卷、2005年福建卷3家文言文的选材特殊,其它省市较易,多是人物传记。)
④筛选题:以教育意义为主,对人物形象、个性特征等也有所考查。
第Ⅱ卷 非选择题(60分)
第四大题(23分)
1、文言句子的翻译(一般3个句子)(9分?/10分?)
(1)考查形式:①从第I卷的文言文阅读材料中找3个句子;②另外找一段文言文来,画出当中的3个句子要求学生翻译。
(2)2006年给文言文断句江苏基本不会考,他认为现代人读没有标点的文章少,而翻译更能考查理解表达能力。
(3)翻译的原则:
①要对应,字字落实;★★★★
②能直译的绝对不要意译,只翻译大意或大意正确却译不出(译不准)关键的得分点的不给分。★★★★
③注意用词造句的特点,如活用的词语、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等特殊的文言现象就是关键的得分点。★★★★
④注意句子的语气:揣测语气、反问语气、疑问语气、感叹语气、劝说语气、婉商语气等。★★★★
如2002年全国卷“其李将军之谓也”的翻译:a难道说的是李将军吗?b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很明显第一种翻译语气不对,被扣掉1分。
⑤句子要通顺。★★
(4)分值一般为9分。
特别提醒:吴锦教授说2006年江苏文言语句的翻译是3个句子,每个句子3分,计9分。而2005年全国3套试题文言语句的翻译是2个句子,每个句子5分,计10分。备考时要注意。
2、古诗鉴赏(8分)
(1)选材要能大致看懂——唐诗、宋词为主,也可能选元曲中的小令。
(2)题目是很具体的:研究2004年江苏《征夫怨》、2005年江苏《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中的试题。
(3)注意情与景、特定物象(意象)以及寄托、修辞等。
(4)解答的原则:在充分阅读诗歌的基础上结合诗句进行分析解答。★★★★
3、名句名篇(6分?/5分?)
(1)2005年江苏4分→2006年江苏卷要调整为6分。★★★★★
(2)名句的复习兼顾课内外,名篇大纲规定的30首+10篇。
(3)命题时诗、文、词、曲搭配起来考查。
如:2004年江苏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①西风紧,北雁南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实甫《西厢记》)(考查的是元曲)
②____________,凝绝不通声暂歇。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考查的是诗歌——古体诗)
③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子罕》)(考查的是文)
(4)考查名篇时不一定是默写名句,要注意名篇中的非名句(如2005年江苏“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同声暂歇”),因此要尽量能背诵名篇,不要有侥幸心理。★★★
(5)2006年江苏可能为4小题选3道默写的形式。
(6)填写前一句难,平时注意给后两句(或一句)要求学生默写前两句(或一句)。★★★
(7)不要写错别字:默写时动脑思考一下句子的意思,该怎么写;写好再检查一遍。★★★
注意:2005年全国卷名句名篇的考查形式和内容。
附:2005年全国卷名句名篇默写题:
全国Ⅰ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细草微风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名岂文章著,______________。飘飘何所似,______________。(杜甫《旅夜书怀》)
(2)工欲善其事,______________。(《论语·卫灵公》)
江南好,______________。日出江花红胜火,__________________。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______________,此情无计可消除, ______________,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全国II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舍南舍北皆春水, 。 , 。
盘餮市远无兼味, 。肯与邻翁相对饮, 。(杜甫《客至》)
(2)百川东到海, ?少壮不努力, 。(《汉乐府·长歌行》)
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 ;盈虚者如彼, 。(苏轼《赤壁赋》)
全国III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_____。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_______。_______,莫使金樽空对月。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_______。(李白《将进酒》)
(2)句读之不知,_____ ,或师焉,或不焉,_____ ,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海内存知己,_________。无为在歧路,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莫愁前路无知己,__________?(高适《别董大》)
第五大题(22分)
4、现代文大阅读(22分)
(1)2005年全国卷去掉了多选题——2006年江苏必须去掉。★★★
(2)选文——散文可能性大:①名家的 ②叙事+抒情+议论 ③带有点象征意义。
文艺性散文、议论文可能性较大,人生的、文化的、时代的可能性大。
诗歌、戏剧没有可能。
(3)充分阅读,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把握文章内容: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弄清段落之间的联系。
(4)重要词语,重要句子——内涵比较丰富。
(5)信息的筛选——概括文章的某个信息要点。
(6)概括内容要点,如2005年江苏卷根据文章第3段所设的题。
(7)注意段落的头与尾,一般是文章的论点所在。
(8)解题原则:★★★★
①不要靠凭空想象来答题,带着题目到文中找答案;
②注意答题区域与前文或与后文的联系;
③要注意分析答题区域的段落是如何展开的,讲了几层意思,层次之间的关联等。
第六大题(15分)
5、语言运用题(15分)
(1)让学生明白语言运用的常见考点:
①扩 展 和 压 缩
↓ ↓
给定情景 古迹挖掘过程
扩展重点 信息产业部价格变动
04江苏封建论/05全国找关键词/05江苏基因的压缩
②选 用 仿 用 变 换
↓
重组句子
(如:苏轼受……的影响
又如:成年累月的战事)
③简明连贯得体
↓
广播稿:赈灾 震灾
(2)语言运用题每年都小有变化
05年江苏一首小诗仿写
05年江苏 柯灵的话的转述
(3)复习建议:
关键是指导学生看清题目要求,弄清题目究竟要你干什么。★★★★
如压缩语段:有时不要出现时间 关键找过程
如找关键词
如2004年江苏:徐凡材料的转述
(此类题带有小作文的形式)
第七大题(60分)
作文:
1、一定要限文体,要有文体意识,文体观念,要么写记叙文,要么写议论文,不要不三不四;★★★★
2、大纲规定:基础等级分,发展等级分,审题难度降低,想让大家写得好一点;
3、05福建 60分—70分,最后反应不好;
4、基础等级:6项要求
(1)符合题意:自拟标题 自定立意★★★★
(2)符合文体要求,文体要规范,不要别出心裁,更不要瞎想、瞎写、瞎说。★★★★
(3)思想健康,感情真挚
(4)中心明确,内容充实
记叙文:记叙要完整,具体实在。
议论文:论据充分,说理充分。
(5)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思路清楚,上下文衔接,不要写错别字、出现病句。
(6)标点规范、书写工整★★★★
(40分抢35分)
发展等级4个:
①深刻——深入分析:议论文说理透彻、论证深入;记叙文形象生动,思想深刻。
②丰富——材料丰富:议论文——有理有据;记叙文——形象丰满,即肖像、心理、语言、行动等描写;情节曲折、引人入胜,有细节描写。
③文采——
④创新——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