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驾驭语言,表达无穷魅力——例说鲁迅笔下副词表达情感的艺术
作者:江苏海安雅周中学 徐大才 时间:2006/4/1 7:22:18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548
一、利用“副词”表达自豪的情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道:“不必说碧绿的菜畦……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单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这两句连用两个“不必”,再紧承一个“单”字,使语言表达形式上紧凑流畅,内容上欲擒故纵,充分展示了百草园里的无穷乐趣,揭示了“我”眼中的百草园——一个无与伦比的童年生活乐土,并把“我”由此产生的自豪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利用“副词”表达欢悦的情感。“忽然”“忽而”本只是一般性的情态副词,但在鲁迅先生笔下往往被赋予某种极富感染力的欢悦情感。《故乡》一文中,当母亲第一次提及“闰土”时,“我”立刻有一种异样感觉:“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而在回忆完儿时和“闰土”的交往后,又写道:“现在我的母亲提起了他,我这儿时的记忆忽而全部闪电似的苏生过来……”两例中的“忽然”“忽而”所携带的情感,都是“我”渴望见到“闰土”时,无法控制的欢悦心情的自然流露。
三、利用“副词”表达失望的情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写“我”将被迫离开“百草园”这片乐土,而不得不去“三味书屋”读书时,情不自禁地想:“……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此段话,连用三个“也许”来推测“去读书”的原因,字里行间一种儿童无邪的失望情绪自然流淌于其中,读来平添一种伤感,更增添了一份对封建教育制度严重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认识。
四、利用“副词”表达辛酸的情感。比如《藤野先生》一文,开头“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一句中,用“无非”一词真情流露出初来东京的辛酸;在文章中间的“大概是物以希为贵吧”一句中,用“大概”一词表达小受优待时疑惑的辛酸;在“居然睡安稳了”一句中,用“居然”一词表达对恶劣生活环境自嘲的辛酸;在“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一句中,用“何尝”一词表达对国人的麻木不仁的辛酸;文章结尾,在“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一句中,用“似乎”一词表达对恩师思念的辛酸。
五、利用“副词”表达厌恶的情感。这在《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运用最为突出。如对雷峰塔怀有反感情绪素来已久的“我”,当后来确切得知雷峰塔下面并没有压着一位白蛇娘娘时,却不改初衷,写道:“然而我心里仍然不舒服,仍然希望他倒掉。”句中用两个“仍然”重复使用,表达了一种看似反常的情绪。正是这种看似反常的情绪,真实地反映了作者发自心底的、由塔而及人的厌恶之情,说到底是因为“塔”虽倒,而害人的“道”仍旧存在,因此连用两个“仍然”来表达这种感情。
利用“副词”来表达某种情感,这只是鲁迅先生善于驾驭语言的一个极其微小的侧面体现。它启示我们,丰富多彩的汉语言中,词无论“性别”,是没有明显的轻重关系的,只要善于结合情境,根据需要来灵活使用,那么任何词语的表达潜力都将是没有穷尽的,这就是伟大的汉语言的魅力。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