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世项羽,大话“台独”

作者:甘肃省武威市天祝一中 顾争芳  时间:2006/4/3 18:50:37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827
  抬头不见天日,低头蚊虫满地,白天遭受皮肉之苦,夜晚计划复仇之路。就这样,项羽在地狱中挨过一天又一天,等过一年又一年。岁月蹉跎,他终于又可以投生到人间,去走他的人生之路。
  经过漫长的艰难跋涉,项羽欣然背上“复仇”、“权位”、“钱财”、“勇敢”、“荣誉”和被迫而带的“和平”几个大行囊,他来到奈何桥前,那儿的把守看见他的累累背囊说:“这么多背囊会使桥断裂,务必得扔一个。”项羽毫不犹豫地将“和平”扔了。那把守的见项羽此举,面上有些失望。项羽大步上桥,突然风起水涌,项羽跌跌撞撞寸步难行,项羽想问问到底怎么了,可那把守的不知去向。风更大水更猛,项羽喊:“这个奈何桥怎么这么不太平,快来救救我!”可是叫天不灵叫地不应,风依旧,水依样。项羽终于坚持不住被刮下了河。奄奄一息的项羽知道这次永无翻身之日了……
  故事往往发生在突然间:
  万念俱灰的项羽突然觉得有东西在托起他,他被托上了桥——竟是被他扔到河里的“和平”行囊。项羽一时感到茫然,那个把守的也神奇般的又出现了,看着项羽的狼狈相,他语重心长地道:“和平,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财富;和平才是你的摆渡,你生存的保障。”项羽面带惭色,背起“和平”,扔了“权位”、“复仇”,又上路了……
  高楼大厦,火车飞机,电视手机……一切的一切,项羽做梦也没想到现代人生活如此豪华。项羽又对和平有了新的认识,如果不是和平就没有今天的中国,没有今天的世界……主持和平才是真正的明君!
  享受着新生活,品味着新时代,项羽生活得很幸福。但以陈水扁为首的“台独”分子喊叫得如此猖狂,中国又决不承诺放弃武力,这又使项羽忧伤缕缕而起。他彷徨,他呐喊,他想对“台独”分子说:“和平,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法宝,挑起战争只能两败俱伤。古代各诸侯国连年争战,老百姓生活饥寒交迫。如今世界和平,各国都有了空前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别再让老百姓受那份罪了,别让那高楼大厦成为废墟!无论如何,台湾同胞是中国的儿女,他们血脉相连,五六十年前他们已受过一次骨肉相别了,旧伤还在流血,再也经不起新的疼痛。海上生明月,时时照两岸。日月星辰共分享,灾难困苦共分担,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台湾,亲人向你招手,祖国向你呼唤——回家吧!我们在翘首期盼!”
  [自我点评]:报张杂志、电视上常常看到、听到“台独”的问题,每当这时,心底就有一种隐隐的惆怅和失落。想说些什么,可心知肚明自己这个无名小卒说与不说没什么两样。老师布置写一篇关于《鸿门宴》或其中人物的创新作文,借此机会倾吐心中的真言。也许许多人与我有同感,项羽大话“台独”,何不是“全国人民大话‘台独’”!
  谁不爱自己的儿女?哪个儿女不爱自己的父母?人世间最大的悲痛莫过于骨肉分离,台湾,难道你真的不想家吗?
  [同学点评]:《再世项羽,大话“台独”》——顿使我眼前一亮,千篇一律中其写法新颖,构思巧妙,情节波澜起伏,文意耐人寻味。故事新编,从一事之微而触通“台独”之大题目,贵在用独特的视角看“台独”,主旨积极向上,是篇难得的佳作。——张延花  高一(七)班
  [教师点评]:一直有这样一个极平常的想法——从学生感兴趣的课文中循循善诱,筛选独特的写作信息,哪怕“奇思”欠点“妙想”也可。此次习作围绕《鸿门宴》(如上所说)而作,大多学生的都是新颖之作,美中不足的是因为写作技巧或是文笔功底,欠缺完整美。相比之下,《再世项羽,大话“台独”》不能说是脱颖而出,却也算是占有优势:立意上,中心话题“时尚化”;内容上,古今勾连“和谐化”。
  金无足赤,“文无完文”。这篇习作在语言表达上逊色一些——虽偶有一两句创新语言,但“文句大众”是“平民化”的;张延花同学所说“情节波澜起伏”,我以为情节是有波澜,但“一波三折”的“起伏”性尚欠火候。    (指导教师  李秀梅)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

  • 0 于05-17 09:17发表评论: 第1楼
  • 真是 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