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
作者:平谷三中 耿秀君 时间:2006/4/4 7:19:11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4572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感到困难的却是如何才能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担心关注了后两个方面就会弱化了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实现。为此我组全体成员在这方面作了集体性的探索。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摸索,我们有了这样一个共同的认识:三维目标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不能把它割裂开来。
我们应在学习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中,注重学习过程的展示,学习方法的渗透,学习情感的陶冶,促进学生全面素养的提高。——也就是说能力的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都依附于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之中,它们应该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
具体说来,应有以下几种作法:
一、创设民主自由的学习环境
从教学交往的整体上看,一方面要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强调教学关系的优化;另一方面要缩短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心理距离,强调学生与教材之间关系的优化。两者互为基础,协同发展。
例如:教学《我家有女初长成》一课时,王老师问学生:文中的母亲这样看自己的女儿,你的父母又是怎样看你的呢?这一问,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的话匣子可就打开了。他们有的说父母老看自己不顺眼,说自己学习不努力,不能吃苦,做事没毅力;有的说父母样样事都拿自己跟邻居家的孩子比,总说自己不如人家等等。而后,老师再问:文中的母亲要告诉我们什么,你明白吗?接下来,学生又是一番热烈的发言。从而很好地领会了家长的心思。
就这样,在具体的情境中,缩短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的心理距离,学习环境的民主自由,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得以达成;同时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对话,在课文学习中语文语言的使用等,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这两维目标也得到了落实。
二、强化情感体验。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根”。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用文学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体会课文的美。这样做,能直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更能直接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使学生在作品中直接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方法的启蒙教育,受到美的熏陶。
例如:学习《春》时我们注重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此文,使学生深入到字里行间去领会春天的美,去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学《群鹤翔空》时,我们让学生展开联想,以亲眼目睹者的身份来谈自己的感触,结果有的学生竟情绪激荡。
就是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除体验了课文的基本内容,还体验到了学习内容中隐含的语文学习方法与人物的情感、态度甚至文化意义。
因此教师格外关注学生值得体验的内容,给学生提供了体验的时间与空间,才能够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三、经历学习过程。
之所以原来的课堂只是一维的课堂,是因为教学太重结果太轻过程,经历学习的过程是三维目标达成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之一。
例如:在教授《唐诗四首》时,高老师是这样教学的:他先后组织了三次比赛,一是看谁背的唐诗多,二是看谁了解的唐诗知识多。提示学生可以利用手头的唐诗书籍,也可以上网查询相关资料。然后是在课上比比看谁对课文的四首诗了解得多,理解得深刻。看谁讲解得绘声绘色,最获学生好评。这一任务布置下去之后,学生热烈响应,积极参与,结果那次的课上得相当成功。
经历学习的过程就是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经历策略与方法的形成过程,自然也促进了其它两维目标的达成。
创设民主自由的学习环境、强化情感体验和经历学习过程是我们全组教师目前所探索到的使三维目标达成统一的主要途径与方法。三维目标是从整个课程角度提出来的,在语文课程的不同学习内容的课堂中,应该还有着更多的实践方法。因此,从实践的角度探索语文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统一,还需要长时间的探究领会,我们还将继续努力!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