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回环传心声——鉴赏微型小说的情节
作者:佚名 时间:2006/4/5 6:43:04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2925
2、学会分析微型小说如何设计情节。
3、学会对文学作品进行多角度个性化审美。
教学难点:1、分析微型小说设计情节的方法及缘由。
2、审美的多角度和个性化。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幻灯片】“地球上最后的一个人坐在屋子里,这时候突然响起了敲门声……”这是一个吸引人的故事,大家想一想,它的体裁是什么?
明确:(小说) 微型小说
问题1:为什么它是微型小说?(具备小说的三要素并且篇幅短小)
问题2:能不能给微型小说下一个定义,尤其是篇幅呢?
【幻灯片】“不超过一千五百字,却具备小说的一切要素。”——罗伯特·奥弗斯特,这是一个美国小说家对微型小说下的定义,同时,有人对微型小说的特征做了归纳:微型小说具备四个特点:微、新、密、奇。
问题3:这四个字的含义是什么?(篇幅微小;立意新颖;结构严密;新奇巧妙,出人意料)
【幻灯片】 探究1:“微、新、密、奇”可以通过小说三要素中哪个要素体现出来?
明确:这四个特点都可以通过小说的情节体现出来。(所以说,对于微型小说而言,情节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微型小说的情节,看它是如何表现微型小说的特征,看它如何成为一篇微型小说最大的亮点。)
【幻灯片】九曲回环传心声——鉴赏微型小说的情节(这里的心声指的是作者的想表达的东西,反映在小说上就是小说的主题。)
二、“请你来猜”活动
微型小说的情节到底会怎样发展?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做一个活动,大家四人一个小组一起来猜猜,这篇微型小说的情节该会怎样发展?
【幻灯片】提意见
星期五下午,到任一个月的甄局长召开机关生活会。他说,今天要搞点“特权”,请大家专门给他提意见,越尖锐越好,捕风捉影、道听途说也无妨,就是不要听赞歌。 但是,多数发言不过是不痛不痒的“温吞水”,会议进行到两个小时,卡了壳了。有人悄悄的瞟着一直阴沉着脸的甄局长,只等他一发话就散会。
“我提点……”
突然,秘书科的副科长严志广打破了沉默。“唰”的一下,大家把诧异的目光全都对准了他。
讨论1:大家猜猜,严科长会提什么意见?(请同学帮助来记录)
【幻灯片】“我考虑了很长时间,脑子里公与私也斗争了很长时间,想来想去,我还是要说点,不要面子要真理嘛!我给甄局长提点意见,是个严重问题……”
“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要影响到党的事业,因此我打消了顾虑,本着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 (看到这里,有没有同学有补充的?)
正如观察一颗定时炸弹一样,大家的眼睛瞪得溜溜圆,心都快提到嗓子眼儿了。严副科长神情庄重,往上推了推眼镜,停了一下,又一板一眼地说:“甄局长到局一个月来,早来晚去,兢兢业业,身体一天天消瘦下去,长此以往,会影响健康。 作为一位老干部,身体并不是自己的,而是党的,是党的宝贵财富,怎么可以随随便便糟踏党的财富呢?难道这不是严重问题吗?……”
问题4:如果小说到这里结尾,象我们学过的哪篇小说?哪里最象?
讨论2:严科长终于把他的意见提出来了,很自然的,我们会想看到谁的反应?大家猜想一下:局长会有什么反应?(请同学帮助来记录)
【幻灯片】局长听着记着,直到严志广讲完,然后,他把几张记录纸从本子上撕下来,交给打字员,说:“请把严志广同志的发言打印100份,说的非常的好,这是各级干部都需要重视的问题,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好身体怎么能干好党的工作呢?
活动总结:悬念、误会、意外组成微型小说的情节,帮助表现微型小说的主题。
【幻灯片】居首悬念 多次误会 巧设意外
三、研读《等待散场》
问题5:请一个同学来概括一下这篇微型小说的情节
【幻灯片】人物:小伙子、“我”、姑娘 环境:剧场 情节:等待散场
我们来看这篇微型小说,“等待散场”似乎不能完全概括情节,我们尝试分析一下。
【幻灯片】 探究2:《等待散场》有悬念吗?(有,到底小伙子要干什么?)
“我”的作用是什么?如果没有了人物“我”,故事剩下了哪一部分?(我的作用有很多,见证、感动、引起误会建构情节)你觉得这篇小说的意外在哪里?
【幻灯片】 探究3:对这篇微型小说你有疑惑吗?
(如:为什么小伙子说:“你有票吗?”为什么小伙子拿着“我”的票看了又看?如果票的座位挨的很近,小伙子会进去吗?为什么小说的结尾处姑娘的异常表现?从这些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到主题的多样性。)
【幻灯片】 探究4:哪些因素决定了微型小说一定要有悬念、误会和意外?
(篇幅、吸引力、主题等)
【幻灯片】九曲回环传心声(情节的悬念、误会、意外都是建立在传达主题基础上)
写微型小说难,难在要有冒险性,拼命追求新、奇、怪、深,追求不同凡响。“步步求险,节节求艰”,用不同寻常的方式反映生活,它宁肯容忍偏激,也不能容忍平庸、温和、保守。——蒋子龙
微型小说……希望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大的内涵;使读者在几分钟之内,接受一个故事,得到一份感动和启示。——痖弦
四、作业:以“原来如此”为题,写一篇微型小说,在情节设置上学会运用“悬念”、“误会”、“意外”。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