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时评:禁止师生异性独处是种什么样的自嘲

作者:不详  时间:2006/4/8 16:52:46  来源:中国青年报转载  人气:965
  “任何教职员工不得将学生特别是异性学生留在教室、宿舍或其他僻静场所进行单独谈话、辅导或帮助料理其他事务”———这是江苏省无锡市教育局为“爱护学生,将潜在的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在最近出台的一项规定。(《东方早报》3月22日) 
  “尽管男教师奸污、猥亵女学生,教师因患有精神疾病而伤害学生的事件在无锡还没有出现,但在国内不少地区都有发生”,无锡市教育局有关官员日前为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说。
  也许,我们应当理解当地教育部门出台这一规定的“爱护”学生的苦衷,但问题是,如果我们认可了这样一种“爱护”方式及其背后的“爱护”逻辑,那么,此一“禁止师生异性独处”做法所嘲弄的东西就实在太多了,而背负这样的嘲弄,无疑又是我们的教育不能承受之重。
  首先,该规定是对教师人格尊严、为师品质的严重嘲弄,正如当地一位教师对记者抱怨的:“是一种侮辱”。不是都说教师是“园丁”,是“灵魂工程师”吗?现在教师都成了潜在的奸污、猥亵嫌疑人,还如何“园丁”、如何“工程师”,世上有不得与“鲜花”、“灵魂”独处的园丁或者工程师吗?
  更重要的是,“禁止师生异性独处”也是对教育本身极大嘲弄。什么是教育,如何教育,古人说得好:“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礼记·学记》),“耳濡目染”、“言传身教”。既如此,连“师生独处”这样的基本教学条件都成了教育的雷池,那么教育如何能在耳濡目染中“知其心”,又如何能通过言传身教“长善而救其失”?
  尤其可怕的是,如果这种“师生异性独处”必然带来性伤害的逻辑成立,那么推导下去,结果必然是:师生教育关系必须依性别而分设:异性不得同师、同性不得异师……在性观念陈腐的封建时代,施教方式尚且不至于如此,在21世纪人权、教育观念不断进步的今天,弄出这样的教育笑话,何啻于变相取消教育?
  此外,这一规定也是对管理者教育行政能力的莫大嘲弄。少数不良教师“奸污、猥亵女学生”确实值得警惕和防患于未然,但是,何以一提到保护学生,就非得“禁止”不可呢?难道除了这样的围堵措施外,就没有更合乎教育规律的防范方式?一个教师师德败坏,就要让所有教师在道德、人格上接受陪绑、栽赃?很明显,当地教育部门的这一措施,初衷与其说是在保护学生,不如说是在保护自己———害怕为任何潜在的教育风险承担管理责任,说到底,不过是一种行政惰怠、消极的表现罢了。
  为了一己之行政便利,就拿整个教育为代价,显然,这才是真正的“安全隐患”,才真正需要“消灭在萌芽状态”。 

文章评论

共有 6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

  • 良知 于04-12 23:27发表评论: 第6楼
  • 说得好!这些教育管理者哪里是在保护学生?!因为自己无能所以才“防患于未然”。荒唐——至极!!君不见这些人“台下”功夫吗?
  • 无聊 于04-11 21:50发表评论: 第5楼
  • 荒谬!首先他教育局里就不应该出现女的,否则隐患同样存在!教育局的人在家里也不要和女儿独处,否则……
  • 秋日阳光 于04-11 18:11发表评论: 第4楼
  • 大家说的都在理,支持!
  • 于04-11 12:06发表评论: 第3楼
  • 回复 1 楼(很才烈性):
  • 何处不飘雪 于04-11 12:06发表评论: 第2楼
  • 回复 1 楼(很才烈性):
    无锡市教育局是明言,我处教育局传达给各学校"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内容完全一致;但手段更高明__既不见血,又无把柄.
  • 很才烈性 于04-10 18:58发表评论: 第1楼
  • 一针见血!这种现象在中国的教育管理中相当普遍。它暴露了中国的教育管理者的官僚和无能以及自私!他们整天最提心吊胆的就是如何保住“乌纱”,至于对受教育者的保护只是一种表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