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高考作文题应拒绝宽泛化、低龄化

作者:佚名  时间:2005/12/25 23:13:19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793
  高考作文命题,最根本要求有二:一是能分别高下良莠,真正起到为高校选拔优秀人才的作用;二是能鼓励和促进学生认真读书,真正起到“指挥棒”的作用。以这两条标准来分析近两年上海高考题,便可发现,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有人说高考作文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有话可说。这话不是完全没道理,但符合学生实际并不等于不需要文化含量和思想深度,更不等于让学生什么都可以写。2004年《忙》,可以说人人都可以写,你说到底谁说得好,谁说得生动,很难有个标准。今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长达379个字,如果严格按题目要求,写“审视”、“辨析”和“对自己的影响”,那么几乎就难以下笔,但如果不按要求自己发挥,就几乎什么都可以写,又什么都不能写。所谓什么都可以写,是指可以写的内容广泛,凡生活、学习中的“镜头”
  都行;所谓什么都不能写,是提示部分已有严格的限制,比如“以侠为人格理想,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精神传统”,“言情小说则往往将花样年华与感伤情调交织在一起”等等,调子已定死,镣铐这么重,还能写什么呢?这样,平时不读书少读书的学生照样可以敷衍成文,而很有灵气、很有独立思想、读书广博的同学就无法发挥他们的才华。另外,既然每年考的都是“大众化”、“低龄化”的题目,都是人人都能写的,甚至连审题都大可不必的题目,那么还要读什么书,还需要什么作文训练呢?这样要求宽泛的题目,会令作文教学失去方向,“指挥棒”也就难以发挥作用了。
  在命题方面,我们其实可以向某些先进国家学习,先进国家的作文题一般都比较专门单一,要你就某一个问题谈谈看法,这样就可以显示出考生的思想深度和知识广度,考出他们的真实水平。下面不妨举几道法国的高考题目:《能否说“所有的权力都伴随暴力”》、《试分析尼采论“罪行与犯罪”》、《我们对现实的认识是否受科学知识的局限?》。当然,对我们的学生来说,这样的题目太专业了,说句不客气的话,连老师们也未必能写出。但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出些专一性的题目,使范围缩小,指向单一、明确,这样反而可以促使考生平时广泛阅读。同时,这样的题目,也很容易拉开不同层次学生的距离。题目范围越小,越能促进学生广读博采,相反,题目范围越“宽”越“泛”,就越是可以“混”。长此以往,语文学与不学,学好与学不好,几乎在作文分数上难以体现,这对于语文教学无疑是很大的伤害。于是乎作文教学,只有在文字上玩花样了。
  另外,由于今年作文题“提示”的繁琐和限制,虽然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结果还是因为“镣铐”太重,又找不到发挥的“舞台”,而不知如何下笔。这种现象,必须引起我们充分的注意。我希望今后命题能早日走出“低龄化”和“宽泛化”的怪圈。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