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脆弱与茁壮——来自校园的思考
作者:石塘镇 郭丽琴| 时间:2004/7/15 21:34:07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622
各位评委、各位来宾:
下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生命的脆弱与茁壮——来自校园的思考》。
大家从我演讲的题目中知道我是一位老师,使命使我们和学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学生的喜怒哀乐都牵动着我们的心。在4月8日,我班的一位学生,他的父亲因冷冻厂氨机爆炸中毒身亡,当消息传来的时候,我正在场,我不知如何去安慰学生那瞬间的无助和突降的痛苦。在石塘,冷冻厂安全事故发生过多起,海难事故也一次又一次传来。班级中已有好几个学生因为事故而推动家庭的温暖。或许有些事故我们无法去改变,但还有很多可以避免,可以改变的,我们为什么不试图去避免和改变呢?安全的警钟一次一次在人们的心中敲响,他告诉了我们生命的脆弱,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个体的存在最宝贵的莫过于生命,让我们来共同关爱生命!
在校园之外发生了那么多的事故,校园内,我们的学生就真的安全了吗?2001年6月16日,内蒙古赤峰松山区连续两次发生教室倒塌事件,前后有近五十名学生被砸伤,一人死亡。一方面,我们的教育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实现心中理想,可别一方面,孩子们最基本的生命安全却变得缺乏保障。如何能使学生有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呢?
也许说这个大家会觉得有点远,因为在我们身边,这类的事故比较少,各校的危房、旧房改建工作都落实得不错,学校也都加强了各方面的安全防范措施。虽然说做足了各方面的工作,但学校还是很小心地:一些原来该组织的活动不组织了,节假日宁肯让学校的各种设施睡大觉也不开放。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可旅游景点的学生少了,为什么?因为每个学校基本上都取消了春游制度,因为校园内的安全教师有把握保证,校园内事故隐患太多,无法保证,出了事责任谁也负不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于是,祖国的大好河山存在于教师的口头语言上,存在于教师的幻灯片上,存在于书本美丽的插图上,于是语文教师布置下的作文《美丽的春天》就在斗室之内,方寸之间,脑海中自由的构想之中产生。什么叫美丽?什么会令人兴奋?什么叫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一切都虚虚地浮在空中。
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这个不能做,那个也不能做,有什么问题,老师会来解决。学校是一座温室。人们不是常常这样来比喻老师的吗?老师是园丁,学生是花朵。日本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木村久一在《早期教育和天才》中这样谈到:“有一种母亲,把孩子视为宝贝,怕跌倒摔伤不让孩子滑冰;怕溺水不让划船和游泳。这简直是把孩子用玻璃罩子罩起来,这种教育方法只能使孩子成为废人。”这里所指的“母亲”和如今的某些学校没什么两样。老师是园丁,为什么只能培养温室里的花朵,不能培育天地间伟岸的大树?学生在校园里放心地过着,天塌下来还有老师顶着,安全意识极为淡漠,过多的保护,只能培养出懦弱的,无能的人。这种懦弱,恰恰使学生面临灾难时手足无措,无法避免伤害或减低伤害的程度。在2001年5月,北京的一所小学,十二岁的杨吉身体着火了,小伙伴拿起身边的灭火器却不会使用,结果一直到大人赶来,才把杨吉从火中救出,杨吉全身热烧伤已经达到45%,面部遗留疤痕达10%以上。承办此案的法官高亚利认为,如果孩子在学校里掌握了简单的灭火知识,这样的悲剧就不会发生,至少孩子的伤情不会这样严重。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隐患不懂得解除,灾难不懂得防范,救灾不懂得应对,这样的安全教育能使学生“安全”吗?
防范,不是畏首畏尾,因噎废食;教人防范,不是越俎代庖。对于灾难,要选择的是:面对。法官高亚利在连续受理了几起未成年人事故赔偿案件后,提笔给教育局写了一份“司法建议”。她建议,学校应对学生开展更加具体实用的安全教育,使学生在遇到意外时学会自我保护和自救。有了自救的知识,还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要冷静、勇敢。或许,有了这两点,不仅仅使个体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在面对任何困难时也都能迎刃而解。
温室的大门,遮住了狂风暴雨,也遮住了润如酥的春雨;温柔的臂湾,成全了孩子的娇嫩,也束缚了孩子的手脚。最有收获的船队,哪只不曾驶出避风港,接受风雨的洗礼?最为矫健的雄鹰,哪只不曾遭遇强敌,进行过殊死搏杀?学生是弱者,更会是强者,学生是美丽的花朵,更会是茁壮的草木,面对灾难,懂得防范,懂得应对,历经风雨,长成参天大树,做我们国家的顶梁之柱! 我们的孩子,一群多么可爱的孩子……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