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教学行为,营造和谐氛围
作者:保康县龙坪镇中心学校 姜楚华 时间:2006/4/12 9:16:11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036
一、要反思教学行为
有一种说法,“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教师”。姑且不探究这句话的科学性,在遇到教学活动无法正常开展时,教师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这是十分必要的。遇到学生都不回答问题的尴尬时,教师就要想一想:我是微笑着面对学生的吗?想想是否因为自己情绪不良感染了学生;学生答案不够正确全面或者不能回答,我批评他了吗?想想自己是否无意中给学生造成了精神上的压力。笔者不主张用“你答错了,很好”这样言不由衷的话评价学生,但喜欢用“主动站起来,需要勇气,你已经具备了这样的勇气!”这样真诚的话鼓励学生。
二、要营造和谐氛围
交谈需要良好的氛围,在一方感到压抑(恐惧)的情况下,谈话就不能正常进行。课堂上,如果能营造出和谐的氛围,使学生能像平时一样进行思考,学生就会积极、主动的问答。营造和谐的氛围,需要从师生两个方面做起。教师方面:一是要用良好的情绪感染学生,这一点上面已经谈到;二是要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善于打破沉默,一段精彩的小故事,几句幽默的话,一个形象的比喻都能收到“化戾气为祥和”的效果。学生方面:要学会倾听,善待错误。组织口语交际课《黄河 母亲河》后,学生日记中的几句话,我记忆犹新,“开始,我始终不敢举手回答问题,当看到姜奉超回答错误后,同学们不仅没发笑,他还受到主持人的奖励时,我的心一下子放松了。”这说明,学生非常在意同学间的反应。教师要教育学生,其他同学回答问题时,要认真听,仔细想,发现与自己思维异同的地方。当同学的答案有独到之处时,要吸取别人之精华,弥补自己之不足;当同学的答案不正确时,要真诚地指出其不足,不要讪笑、起哄,要学会尊重他人,唯护他人的自尊心。
三、要精心设计问题
教学行为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问题设计主要靠预设。教师课前要认真钻研教材,设计张弛有度的话题,让学生有话可说。话题过于深奥,超过了学生的知识和思维范围,学生无话可谈,不举手就在所难免。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要么化难为易,将大话题分解为相对容易的小话题,循序渐进;要么及时调整教学步骤,转移话题,待学生情绪高涨后,再来个“回马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只要我们心中溢满“让学生大胆地站起来,体面地坐下去”的理念,“学生都不回答问题”的难题就能被攻克。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