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阅读之门——试探“读文·品文·写文”课教学
作者:佚名| 时间:2004/7/27 23:47:03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439
相当多的人,其中包括许多语文教学人员,他们通常认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强弱,关键在课外知识的积累,而学校课堂教学所起到的作用,其真正效果并不太明显,特别是阅读能力的培养更是如此。为此,我一直在探索有效的语文阅读课教学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逐渐摸索出一点门道,即“读文,品文,写文”课型。
课型设计初衷
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大幅度增加学生阅读量。将课内向客外延伸,重视学生语文知识的日常积累,丰富其文学底蕴。
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叫学生爱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和较强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工作
一,最初语文老师要组织好班级月问阅读能力强的同学,精心指导其选文,读文,品文,尽可能的从语文学科的多角度去考虑,为后面的上课起到指导示范作用。
二,起初订在自习或辅导课上。因为尚在摸索阶段,肯定会存在不足之处,最好不占用正常的教学课堂时间。时间约在一个半小时左右,以后可引入语文连堂课中进行。
三,事先通知学生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如阅读一定量的文章,选择其中感受最深的一篇,做好朗读准备并进行多角度的品析,写成书面文字,贵在精要。当然,所选读物不宜为娱乐消遣或教科书类。
四,此课型可先应用于程度较好的班级或改制学校。
课堂教学阶段
一,佳作朗读
为了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即生生参与,生生有得,读文,品文人选应在课堂随堂产生,方式可多种多样,能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即可。人数可在四人左右,也可因时调整。
要求朗读同学仪态大方,语言流畅,声情并茂。听文同学必须认真听记,简要写出听文感受,以便品文交流时使用。
二,品文交流
先由读文者自行品文,后由全班同学共同交流。品评出佳文最突出之特色,教师可在学生品完后根据需要适当进行补充并完善,切不可越俎代庖,甚至统一品文标准,一定要让学生自己感受,亲自体会,共同总结。
以上两步可逐篇循环进行,也可两篇一循环,教师灵活掌握。
三,自由阅读
经过读文,品文的环节后,学生的大脑处在极度兴奋状态,这时让他们拿出自己喜爱的课外阅读书籍进行阅读,一来可以调整他们的心态,令其静下心来,更主要的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质量,同时为下一步的写文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宜巡视,尽量保持课堂的安静,让学生犹如身处图书馆中,相信这种情景可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四,读文,写文
读文,品文,目的在增加学生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的有无,能否写文又是一个很好的检验方法,因此,一定不能忽视写文环节。写什么?如何写?这不是主要问题,关键在于培养学生阅读后写作的习惯。以免造就一批眼高手低的空想家,大话家。文不在多,有法就行,能提高认识就行。
待学生文成后,教师可随堂选取较好佳作指导学生评点一二,也可激发学生阅读后的写作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后记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获得了耕耘后的喜悦。此课型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和喜爱,学生们说:阅读的感觉真好!我们喜欢看书了,而且是文质兼美的佳作;我们不怕发言了!一吐为快,各抒己见的感觉真好;我们爱上写作了!它让我们觉得自己就是小作家!每一次上完阅读课后,学生们就询问下次上课的时间,他们觉得在课堂上他们是真正的主人!
不过,也有学生诚恳的提出意见:老师,自由阅读可否在课下进行?那样,我们师生就可多些交流了。还有学生就读文者的朗读水平提出质疑:声音太小,没有情感,影响读文质量,可否请人代读?更有一些头脑灵活者提议:要为推选最佳美文者设立奖项,应奖励最佳品文者和写文者。
在学生的共同研究后,此课型得到了逐步的完善,我更加灵活的安排运用各环节的时间,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阅读质量,并设立各种奖项,鼓励高水平的读文,品文,写文者。当然,还有不少不足有待完善。
多少年来,无数专家研究了语文阅读这一课题,作为年轻的语文教学工作者,更有责任肩负起各种课题研究的工作,为我们的学生,为我们的事业,探索出更多更好的道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