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骤雨式的爱和一个优秀学生的沦落

作者:新疆库尔勒华山中学高中语文组 罗玉梅  时间:2006/5/19 7:15:33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650
  小真是湖北一个农村的,当年是镇上唯一一个考上县里高中的学生,这曾给他的父母带来莫大的荣耀。但好景不长,高中的生活他根本不适应,他曾在日记中写道;高中生活简直是地狱。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他在班里倒数第二名,带着这份成绩回到了家。忙碌的父母见了成绩,不分青红皂白便是一顿暴打。小真在铅笔盒里写了一句话:我再也不愿意回这个家。回到学校后,他经同学的介绍,他去了网吧,找到了网吧的新天地,终于让小镇找到了前所未有的发泄。于是,他把所有的不幸,都到网吧去发泄,一发不可收拾。后来干脆晚上半夜翻出围墙去上网。而且在网吧里结识了不少的人,在校园里碰到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总有人为他摆平,这让他找到了安慰。于是在校园里,大家都称他为真哥。在校园里小有名气,终于找回了在学业中的失落后的自信。
  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晚上泡网吧,白天睡觉。这样他的成绩每况愈下。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个中国最传统的方法是找家长。家长一听,急了,放下手中的活,感到学校。但还没下课,他的父亲在门缝里一看,他果终在呼呼大睡,他父亲真想一气之下,把他从教室里纠出来。下课铃响了,父亲把他叫到走廊,当着同学的面把他打到在地。这一次,不但没有使他警醒,反而使他愈限愈深。在高三学期,他因参与打群架。被派出所拘留,最后被学校开除。等来的还是父亲的一顿暴打。父亲眼看快要高考的儿子,却要失去上学的机会,为了儿子,父亲再三向学校求情,还是被赶出了校门。可怜的父亲又再三打听,拖关系,找了一个学校让他继续学业。一开始,小真,也希望痛改前非,好好努力。但三年高中落下的课程太多,怎么补也无济于事。于是老病又复发,又开始上网。新学期开学,父亲给了他1300元的学费,他却和几个网友一天就挥霍了1000元,被找回家,父亲用鞭子狠狠的抽了一顿,打得死去活来。半夜,小真又从家里跑了出来,走在街上,身无分文,该怎么办,于是和几个网友为解决当天的网费,抢劫杀人,仅抢了20元,却断送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为此,他要付出8年牢狱的代价。
  听了这个故事,我感慨万千;一个优秀的学生到了高中却成为一个杀人犯,谁该对他负责任呢:
  第一,家长。最了解孩子的人是父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都希望恨铁不成钢。(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写道: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对于孩子,父母不要指责孩子没有上进心,不愿努力。不要说你可千万别这么想,这么想不对。父亲要从另一个角度去帮助孩子分析问题,让孩子自己从局外人地角度看待自己现在的心态,让他自己领悟其中的对与错。在心平气和的谈话中,孩子的问题就得到了解决。这样为孩子营造了一个宽松的谈话环境。这样以后遇到什么问题,都会找家长商量。 
  孩子们都大了,有些事情不比非要掰开揉碎的讲,说多了孩子反而更烦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明白了许多的道理,再加上现在信息来源的多种多样,他们知道的明白的不比教师、家长少,甚至比教师、家长还多。所以这时我们再给他讲道理,他会觉得大人拿他当小孩,不理解他。反而是让他自己想想。更不要动不动就打,给孩子留一点尊严,所以平时家长少动嘴,多用眼神、表情去关爱他们,这样他们学习效果会好一些,而且心情会放松一些,该放手就放手吧。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
  第二,教师。(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说:“ 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乐和美的满足的东西,都具有一种奇特的教育力量。”“要记住,现在对人来说,如同需要空气一样,需要细腻的感情,而思想的细腻,智力的丰富,是它的源泉。”所以,教师对学生应多一点关爱,少一点指责。不要动不动告家长,也不要动不动愤斥。学会适当的倾听,倾听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别人尊重的愿望。作为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呼声,了解学生的疾苦,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有什么高兴的事,有什么忧愁的事,他们学习中有什么成功的地方,有什么困惑,是方法的问题,还是心理的问题,是习惯问题还是基础问题,对这些问题有个比较清醒的认识,就可以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所以在了解学生时候,就要放下老师的架子,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增加老师的亲和力,使其亲其师,信其道,学会倾听。可是我们许多班主任,不愿意听学生的倾诉,不愿意听学生的唠叨。总认为自己高人一等,比学生高明,没有必要倾听学生的诉说。学会了倾听,就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们就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怀。他们就愿意把自己的想法、愿望、要求、困惑告诉你,求得老师的关怀和尊重,求得老师的宽容和理解,求得老师的帮助和解释。这个时候所进行的交流,就是朋友式的、心与心的交流,就是灵魂和灵魂的激荡。所以,倾听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前提。如果这样,这类悲剧就会少出现或不出现。
  第三,自身和社会环境。特别是从农村进入城里的孩子,在农村他很优秀,但进入城里,他就会显得不足,这是城乡差别造成的,一时也难以缩小这种差距。那么,该怎么办了 ?我觉得要学会正视现实,找出自身的差距,奋勇直前,不要悲观失望,摆正自己的心态。其实,城里孩子有他们的特长,农村孩子也有自身的优点,勤劳,质朴不就是很好的明证吗?暂时的失败不是永久的失败,俗语“吃一堑,长一智”,从哪里失败,从哪里爬起来。此外,科技发展很快,诱惑的东西太多,学会选择,学会拒绝。特别对于那些未成年的孩子,这时就要求成人们,人人都负责任,遵守国家的规章制度,不要只为了钱,哪管对孩子是否有利。
  小真由一个优秀生变为一个杀人犯,真是一大悲剧。但像他这样的孩子,不是个别,而是普遍现象,只是他们误入歧途稍浅一点罢了。为了这样一批孩子,希望大家都付出一点爱,孩子成功的机会会大得多。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

  • 下了 于06-01 16:49发表评论: 第1楼
  • 我很同情小真, 但我们应引以为戒 ,远离网吧.我希望华中的姐妹 兄弟们永远快乐成长.
    ___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