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肩如何担道义,先后详略有奥妙——《铁肩担道义》鉴赏
作者:广东南海石门中学 陈伟香 时间:2006/5/22 19:13:48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2495
章士钊,清末任上海《苏报》主笔,辛亥革命后,曾任北大教授和广东军政府要职。1924年倒向北洋军阀,任段祺瑞执政府司法总长和教育总长,反对学生爱国运动。对于李大钊的学问人品和废寝忘食的工作态度,章士钊和他的妻子极为尊崇。后来,当章士钊倒向北洋军阀政府时,李大钊感到非常遗憾,便手书了此联,一方面表明自己的心志,同时也希望吴弱男能劝劝她丈夫,不要与反动军阀同流合污。
此联原来是明朝忠臣杨继盛的名句,杨一生为反强权,与奸臣严嵩对立,把生死都置之度外。临刑前在狱中墙上题了两句述志诗:“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李大钊十分推崇杨的品德,早在主编《晨报》副刊时,就在创刊号上用“铁肩担道义”一句作为警语。
此联只在杨的名句上改动了一个字。而这一字巧改,可看出李大钊同志的志向和追求。 “道义”是指为国为民的理想和志向,“铁肩担道义”就是要以天下为己任,自觉的用自己的铁肩担起历史的时代的大道义。“文章”是指那些宣传马列主义,抨击反动军阀统治,歌颂革命和共产主义的作品。“妙手著文章”就是要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来宣传革命,唤起沉睡着的人民群众。
言为心声。本文以李大钊的对联作标题,既让人一看就知本文的传主,更让人对传主的品德有一个总体的了解。
本文可分为三部分。从开头到第8段为第一部分,主要讲述了当时国内外复杂而严峻的形势及李大钊同志对时局可能产生的变化采取的应对措施——活动转入地下,同时积极联合各种力量推动国民军的北伐,推翻奉系军阀控制的北京政府。第9段到第26段为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主要讲述了李大钊被捕后的无私无畏的表现、豁达的生死观、大智大勇的斗争艺术及各界为营救李大钊所做的工作。第27段到结尾,对李大钊同志的精神进行了简要而高度的评价。这种结构体现了中国传记作品以传为主、以评为辅,评传结合的特点。
本文精于剪裁。李大钊的一生是轰轰烈烈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可写的事很多,而本文则精选了他生命中最后时期的一些事例,通过人物的言行充分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品德。他毫不畏惧,在敌人白色恐怖极为严重的情况下,坚守岗位;他舍己为党为人,在身陷囹圄后考虑的不是自己和家庭,而是党的事业和同志们的安危;他有高超的斗争艺术,在监狱中的回答巧妙地保护了同志和共产党的组织;他对生死有透彻的领悟,既不畏惧死,也不主张作无谓的牺牲,而是主张为了真理才去牺牲;他有崇高的社会声望,他被捕后当时各大媒体及国内外进步力量都展开了尽可能的营救工作;他意志顽强,在敌人的绞刑架前,大义凛然,从容就义。
为了人物形象的丰满和文章的真实可信,文章使用了传主自己文章中的不少内容,很好地表现了他对生死问题的思考和对共产主义的信仰。
本文评价文字平实公允,体现了学者文学的特色。它既是对传主生平事迹的评价,也是作者自我态度的体现,对理解传主的性格、思想及价值取向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学习时应重点关注这些文字。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