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语文课堂导入语四例

作者:忻城县中学 韦显志  时间:2006/6/2 15:01:10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4214
  在课堂教学这个艺术舞台上,教师找准切入点,适时而引,因时而动,见缝插针,给学生营造一定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不失为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的良策。然而,万事开头难,如何才能使学生一下子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呢?不同的课型又该如何导入呢?下面是我的语文课堂导入语四例。 
  一、回顾导入
  在课堂教学中不管采用哪一种导语设计,都要为全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服务,与讲课的内容紧密相联,自然衔接。子曰:“温故而知新”回顾旧知识是导入新课的常用方法。如在学习新编高一第一册第六单元第24课《秋水》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
  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第23课《劝学》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生:“学不可以已”
  师:“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证这个论点的”
  生:“学习意义、学习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三个方面”
  师:“对,你们认为学习重要吗?”
  生:“重要”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正确,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也认为学习很重要,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当时,毛、刘两人一位是国家总书记,一位是国家主席。你们说他们聪明吗?”
  生:“聪明”
  师:“聪明,那么,毛泽东同志的‘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的意思是什么?”
  生:“意思是说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要端正,学习不能骄傲,学不可以已”
  师:“Very  good,聪明人都认为学不可以已,那么,现在作为普通人的我们能停止学习吗?能骄傲吗?”
  生:“不可以,不能。”
  师:“那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请同学们打开108页第24课《秋水》。
  简单的几次对话不仅引起学生对前课内容的回忆,从而更好地投入到新课学习中去。 
  二、标题导入
  文学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尤为重要,一个新颖别致的题目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者如能抓住学生的兴趣所在,因势利导,便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如上述提到的《秋水》一课,我是这样从标题导入入手,我首先让学生查现代汉语词典“秋水”的意思是什么。接着指名学生回答:“比喻人的眼睛”,我半开玩笑地说:“那我的眼睛也可以说是秋啰。”同学们都说:“不可以”,“为什么?”,“它多指女子的,如望穿秋水。”我顺水推舟说:“那么,这篇文章看来是写一位美丽的女子再等待着什么人,站在门口或窗前,望穿秋水,看到了那人就暗送秋波吧。”这样会自然而然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奋,更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三、诗文导入
  课堂导语,恰到好处地用一些诗文名句,不但能够很快地渲染一种诗情画意的典雅气氛,而且能创设“先声夺人”的审美情境,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体现出鲜明的抒情格调,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这种熏陶不仅有利于语文学习本身,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心灵与人格的健康发育。我在教高一第一单元中国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时,一提到“诗歌”二字,全班学生毛骨悚然,都说诗歌太难读不懂,高中学习生活太累。我顺势故意拉长腔调说:“诗歌不难读,也不难写,方仲永七岁就能指物作诗了;高中学习生活也不苦,主要你掌握学习方法,勤学苦练,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班里几个较活泼的女生接着我的话茬说:“老师,方仲永7岁能指物作诗,您40岁了,也指物做一首给我们欣赏欣赏。”我答应了,立即在黑板上写一首题为:“致高一(1)学子”,诗云:“七十学子聚学堂,俊男俏女读书郎。休嗟高中学习累,先苦后甜细品尝。”然后让同学们大声齐诵读。
  一下子,全班同学欢呼着,被诗歌的语言明快、铿锵、婉转,其意境旷远深幽,朦胧含蓄,琅琅上口的诵诗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振奋了学生精神,同学们热情高涨,兴致勃勃,七嘴八舌地说:“我们也要学写诗歌。”我又说:“先生只是引路人,学问还需自用心。”下面请可爱的读书郎们认真地诵读第一课:毛泽东词二首。
  四、幽默语言导入
  众所周知,学生的学习情绪极不稳定,时起时伏,尤其是周一上午的课,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他们在双休日尽情地玩,忘了休息,星期一上午大部分同学精神萎靡不振。这时,如果老师劈头就是批评学生,这节课的效果肯定不佳。关键时刻,老师要会说一些幽默的话,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个周一上午第一节是我的语文课,课的内容是高一第二册第五单元古文《鸿门宴》的第二节课。我一进教室发现同学们恹恹欲睡,我长叹一声:“哎!我真高兴,我们班的同学感情是那么的丰富,从上周学的《鸿门宴》,同学们现在还在为项羽悲哀。真可谓:‘如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样一来,大部分同学抬头笑了,我接着说:“同学们要记住女词人李清照的话‘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振奋起来吧,这节课我们继续研读《鸿门宴》,弄清楚项羽为什么输给了刘邦。” 
  实质上,课堂导入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导语的设计林林总总,方法迥异。但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学。课堂导入既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创造。设计得好,它能优化知识结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思维,调动课堂气氛,消除学生对课文的畏难情绪,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沟通师生情感,使他们带着一种放松和快乐的心情去感悟语文,从而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文章评论

共有 4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

  • 风过无痕 于05-14 00:27发表评论: 第4楼
  • 一品禾 于06-19 17:18发表评论: 第3楼
  • 第一例有奴气!第三例有傻气!
  • 小二 于06-03 18:11发表评论: 第2楼
  • 幼稚
  • 八月 于06-03 00:57发表评论: 第1楼
  • 希望可以看到具体的导入语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