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安徽语文高考试卷答题情况分析

作者:穆 枫  时间:2006/6/11 6:42:50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4010

  
  
  1、语言基础知识部分
  此部分设4题,分别涉及字形、成语、病句、消极修辞。字形侧重于同音字和形近字,“凭心而论”、“渲泄”、“毕其攻于一役”等都是常见常考的,问题不大;成语考查感情色彩语义等,“洛阳纸贵”、“追本溯源”、“巧立名目”、“不容分说”辨析难度不大,根据语境即可解决;病句考查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知识点,稍有难度;消极修辞考查表达的得体,也是传统考点。
  2、现代文阅读部分
  小阅读是一篇关于“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的社科类说明文,仍然考查学生对概念的把握、对句意的理解、对信息的筛选和推断等能力,体现了近几年高考试题的连贯性。这三道题难度适中,考生取舍不难,估计失分率不会太高。其中第5题“下列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可能相对难些。
  大阅读是《行呤阁遐想》,分别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对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概括能力、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等。14题“作者在行吟畔产生了哪些遐想?请简要概括”,考生概括可能会有遗漏失2-3分;15题(1)作者对屈原“旷百世而相感”,“相感”的是什么?(2)引发作者对屈原“相感”的因素有哪些?有的考生可能对“相感”内容表达不准确而失分,可能对“相感”因素的“行为”“感受”方面回答不全而失分;16题“屈原与闻一多的形象在作者心目中‘合而为一’,原因是什么?”答案在文中较醒目,估计回答准确读较高;17题“文中画线部分所描写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征?这样描写起什么作用?”考生可能囿于表述的准确性而很难得全分。
  3、文言文阅读部分
  文言文材料选自《齐民要术》,有删改。根据阅读材料,设计了3道客观题与1道主观题,分别考查了常见文言实词、虚词、信息筛选、内容的分析概括以及文句翻译。第8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项“资生之业,靡不毕书”的“资:资财”根据语境易判断;第9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考查虚词“以”“于”“其”“之”虽常见,但有一定难度;10题“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举皇浦隆治理敦煌、黄霸治理颖川的事例是为了说明:地方官获得拥戴,是因为能与百姓同甘共苦,甚至与他们共享家产。”注意到文章主题问题就解决了。
  翻译涉及常见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等,译出大意不难,但关键词句错译、漏译、乱译等问题依然存在,在关键得分点如“食”“衣”等上面考生可能还是要失分。

  4、古诗词鉴赏部分
  此部分考查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第1题考生可能审题不细,答题不全,对“聚”“散”的强调会有遗漏;第2题对“手法”的理解会产生偏颇以致和答案相去甚远,此题问题设置的严密性有值得商榷之处,第二问考生可能套用术语,致内容空泛不够具体。
  5、名篇名句默写部分
  该题考查的是该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提供两题,任选一题。第(1)小题出自高中课本,要求默写选诗;第(2)小题特点是课本与读本兼顾、诗和文兼顾。如此命题,无论是高中课文中的古诗文篇篇过关的功夫型考生,还是意在古诗文苑里撷英的聪慧型考生,都可凭借自己的实力拿到这5分。但是答卷情况也暴露了两种值得注意的现象:一是重诗轻文,不少考生很矛盾,选做第(1)小题有些词句记得不牢,选做第(2)小题有的又写不出,这说明学生平时在这一方面下的功夫还不够深。二是两极分化,一部分考生得满分,而另一部分考生得零分,悬殊明显。卷面上失分最严重的可能还是错别字。
  6、语言运用题部分
  本题共3题15分,富有人文性和生活气息,题型新,考法活,着重考查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18题“请在保留主要信息的基础上,将下面一则手机短信压缩到15字以内。”贴近生活,有时代气息和现实意义,但实质还是考压缩语段的知识,“在车上”,“通话不便”,“9点后联系”三个要点概括难度不大。19题“请围绕‘节约’这一话题,用‘少一点……,多一点……’的句式写三句话,每句话的前后要整齐匀称。”不少考生对“节约”的主题重视不够,对前后句的联系体现不足,导致失分。20题“请从下列历史人物或文学形象中任选 一组,说明你更喜欢其中哪一位,并陈述理由。”考生可能对所选组中两个人物或形象进行比较时角度不统一,比较内容出现常识性错误,导致失分。
  7、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自然是一本书,社会是一本书,父母是一本书,老师是一本书,同学是一本书,自己是一书本……
  人生经历中,各种接触、交流的过程都是“读”的过程。读是面对,读是探索,读是为了解,读是感悟,读是品味,读是沟通,读是超越……
  请以“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⑥不得抄袭。
  以“读”为话题,简洁明了,话题材料语提示可以读书,读自然,读社会,读人生,写作提示语明确读是为了解,读是感悟,读是品味,读是沟通,读是超越,注意这两点想写走题都困难。作文既容易写又有一定难度,考生既有话可说,但写出深度又不太容易,有较好的区分度。估计得分应和往年持平。
  2006年6月9日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